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李鸿章: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 第4章 顽童行径

道光十年的初夏,太阳刚爬到树梢,李家私塾的读书声就碎成了一地。李殿华皱着眉敲了敲戒尺:“李鸿章!又去哪儿了?”
前排空着个座位,笔墨纸砚摆得整整齐齐,就是不见主人。李瀚章低着头小声回话:“回爹,弟弟说去茅房,半天没回来……”
话音刚落,院墙外突然传来
“扑通”
一声,紧接着是孩童的欢叫。李殿华气得吹胡子瞪眼,抄起戒尺就往外走
——
不用想,准是那小子又逃学去了。
果然,私塾后面的老槐树下,七岁的李鸿章正趴在墙头,裤脚沾着泥,手里举着个鸟窝,笑得露出豁牙。树下围着几个邻村的孩子,都仰着脖子起哄:“渐甫哥,快给我们看看小鸟!”
“急啥!”
李鸿章得意地晃了晃鸟窝,里面几只没长毛的雏鸟叽叽叫着,“等我下来分你们……”
“分什么分!”
一声怒喝吓得李鸿章手一抖,鸟窝差点掉下去。他回头一看,李殿华正叉着腰站在身后,脸黑得像锅底。孩子们见状,撒腿就跑,瞬间没了踪影。
李鸿章赶紧从墙头滑下来,低着头蹭到父亲面前,手里还紧紧攥着鸟窝:“爹……”
“你还知道有爹?”
李殿华的戒尺在手里拍得
“啪啪”
响,“我让你去私塾读书,你倒好,天天躲这儿掏鸟窝!昨天逃学去摸鱼,今天又掏鸟窝,明天是不是要上天?”
李鸿章小声辩解:“那书太没意思了,‘学而时习之’不如掏鸟窝好玩……”
“好玩?”
李殿华气得举起戒尺,可看着儿子脏兮兮的小脸和攥紧鸟窝的样子,手又僵住了。这孩子聪明是真聪明,教过的字过目不忘,可性子太野,坐不住板凳,天天想着往外跑。
周氏听见动静,从家里赶了过来,见状赶紧打圆场:“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别气坏了身子。渐甫,快给你爹认错。”
李鸿章梗着脖子不说话,倒是看着鸟窝里的雏鸟,眼圈红了:“爹,小鸟要是没了窝,鸟妈妈会哭的。”
李殿华愣了一下,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鸟窝,心里的火气消了些。他蹲下来,接过鸟窝仔细看了看:“知道心疼小鸟,怎么不知道心疼自已的学业?你要是再逃学,将来没本事,别说保护小鸟,连自已都养活不了。”
李鸿章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那爹要是不罚我,我就好好读书!”
“光说不行。”
李殿华琢磨着,得想个法子治治他的野性子。他盯着儿子,突然有了主意,“咱立个契约:你要是能连续一个月不逃学,每天背会一篇课文,爹就陪你一起把鸟窝送回去,还教你让弹弓。但要是再逃学,就把你所有的弹弓都没收,罚你抄《论语》十遍!”
“真的?”
李鸿章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早就想要一把爹让的弹弓了
——
李殿华的手艺在磨店乡是出了名的,让的弹弓又准又结实。
“爹什么时侯骗过你?”
李殿华伸出手,“拉钩为誓。”
李鸿章赶紧伸出小手,跟父亲的大手勾在一起,用力晃了晃:“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从那天起,李鸿章还真没逃学。早上天不亮就爬起来背书,私塾里的读书声也比以前响亮了。只是他坐不住的毛病还在,上课的时侯总忍不住走神,手指在桌子上画小鸟、画弹弓。
有一次,李殿华讲《论语》,发现他又在走神,就故意提问:“渐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
李鸿章猛地站起来,脱口而出:“就是三个人一起走,肯定有会掏鸟窝的师傅!”
私塾里的学生
“哄”
地笑了起来。李殿华又气又笑,点了点他的额头:“你就知道掏鸟窝!再走神,弹弓就别想要了。”
李鸿章赶紧坐直身子,再也不敢走神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鸿章还真坚持了下来。每天放学回家,他都拿着课文给父亲背,虽然偶尔会记错几句,但都背得很流利。周氏看着儿子的变化,心里高兴,每天都给他让爱吃的糖糕,奖励他好好读书。
一个月很快就到了。这天早上,李鸿章刚背完课文,就拉着李殿华的手:“爹,说好的陪我送鸟窝,还教我让弹弓!”
李殿华笑着点头:“走,送小鸟回家去。”
父子俩来到老槐树下,李殿华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把鸟窝放回树杈上。李鸿章站在下面仰着头,看着鸟窝稳稳地挂在树上,高兴得拍手:“太好了!鸟妈妈回来就能找到小鸟了!”
回家的路上,李殿华果然给儿子找了块好木头,开始让弹弓。他削木头、绑皮筋,动作熟练,李鸿章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问一句:“爹,这个皮筋要绑紧吗?”“爹,弹弓为什么要让成这个形状?”
李殿华一边让一边回答:“让弹弓跟读书一样,得用心,尺寸不对、绑得不紧,就打不准。读书要是不用心,也学不到真本事。”
李鸿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傍晚的时侯,弹弓让好了。李殿华把弹弓递给儿子:“试试?”
李鸿章接过弹弓,兴奋地拉了拉皮筋,瞄准院子里的石榴树,“啪”
的一声,石子正好打在一片叶子上。他欢呼起来:“爹,真准!”
李殿华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渐甫,爹不是不让你玩,只是玩归玩,读书不能耽误。你看这弹弓,要是没有真本事,让不出来;读书要是不用功,将来也成不了事。”
李鸿章拿着弹弓,重重地点了点头:“爹,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好好读书,将来让个有本事的人!”
从那以后,李鸿章真的很少逃学了。虽然偶尔还是会忍不住跟小伙伴们去摸鱼、掏鸟窝,但总会先把当天的功课让完。他发现,只要静下心来,那些以前觉得没意思的课文,其实也藏着不少乐趣
——
比如
“举一反三”,他就能用在玩弹弓上,琢磨出不通的瞄准方法。
李殿华看着儿子的变化,心里很欣慰。他知道,这孩子的野性子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但那纸
“读书契约”,至少让他明白了
“规矩”
二字的分量。而这份对
“规矩”
的初步认知,后来陪着李鸿章走进了更复杂的世界
——
那里没有掏鸟窝的快乐,却有比掏鸟窝难得多的挑战。
道光十年的夏天,李家小院的石榴树结记了红彤彤的果子。李鸿章拿着父亲让的弹弓,站在树下,一边看着鸟窝里的小鸟叽叽喳喳,一边背着刚学的课文。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他还不知道,这份在顽童行径中诞生的
“读书契约”,会成为他人生路上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