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园里的流水,悄无声息地淌过。春去秋来,黛玉鬓边的绒花换了几茬,潇湘馆的翠竹又添了几圈新痕,哪吒腰间的乾坤圈被摩挲得愈发温润。宝玉依旧时常往桃园阁跑,虽被哪吒拦过几次,却也渐渐摸出些分寸,偶尔还能和他们凑在一处说说话。
这日,荣国府忽然热闹起来,仆妇们往来穿梭,脸上都带着几分郑重。黛玉正和哪吒在廊下看新来的白鹦鹉学舌,就见紫鹃匆匆进来,笑着回话:“姑娘,薛家姨妈带着宝钗姑娘进府了,老太太让您过去呢。”
黛玉心里微微一动,她早听外祖母提过这位薛姨妈家的表姐,说是个沉稳懂事的姑娘。正整理衣衫时,就见宝玉一阵风似的跑过来,脸上带着新奇的笑意:“林妹妹,快走!宝姐姐来了,长得可好看了,性子也好,你们定能处得来!”
他说着就要拉黛玉,却被哪吒抢先一步隔开,只淡淡道:“姑娘自会走。”
宝玉撇撇嘴,也不计较,转身又往前跑,嘴里还嚷着:“我先去瞧瞧!”
黛玉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对哪吒道:“走吧,去见见这位表姐。”
两人跟着紫鹃往贾母院里去,远远就听见正厅里传来笑语声。进了门,便见一位穿着月白宫装的少女站在贾母身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正是薛宝钗。她见黛玉进来,连忙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先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妹妹安好。”
黛玉也回了礼,心里暗忖:果然如外祖母所说,是个l面周全的人。
一旁的王夫人见宝钗落落大方,再看黛玉身边始终跟着个红衣少年,两相比较,心里对宝钗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哪吒站在黛玉身后,目光在宝钗身上扫了一圈,见她眼神平和,倒不像个难相处的,便也收回了目光,只安静地陪着黛玉。
时光流转,这偌大的贾府里,又添了一位重要的住客,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更热闹了。
宝钗初见黛玉,便觉她眉眼间带着一股清愁,却又藏着几分灵秀,像极了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人。她上前一步,执起黛玉的手,指尖温软,语气也亲和:“早就听姨妈说起妹妹,今日一见,果然比传闻中更惹人疼。”
黛玉被她这坦荡又温柔的态度弄得一怔,原本的几分拘谨渐渐散去。她看着宝钗鬓边素雅的珠花,想着方才她行礼时稳妥的姿态,轻声道:“姐姐谬赞了,常听外祖母说姐姐性子好,今日得见,才知所言非虚。”
两人对视一笑,竟有种莫名的投契。
贾母在一旁看得欢喜,拉着两人的手笑道:“瞧瞧,这才是好的,姐妹俩一见面就亲厚,往后在一处,也能互相让个伴。”
宝钗顺势挨着黛玉坐下,说起江南的风物,竟是信手拈来。原来她幼时也曾随父亲在江南住过几年,对那里的烟雨、园林、甚至吃食都记得清楚。黛玉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话也多了几分:“我家那里的藕粉桂花糖糕,姐姐吃过吗?”
“自然吃过,”宝钗笑着点头,“还有那西湖的莼菜羹,配着新米熬的粥,最是清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吃食说到景致,又说到读过的诗,竟有说不完的话。宝玉在一旁插了几句,都被两人自然而然地盖了过去,他看着这情形,心里又喜又奇——原以为林妹妹只和哪吒亲近,没成想竟和宝姐姐这般投缘。
哪吒站在黛玉身后,见她眉眼舒展,笑得比往常真切,也松了口气。他看了看宝钗,见她说话时眼神诚恳,没有半分虚浮,便也放下了几分警惕。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一个素衣清雅,一个华服端方,却偏偏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仿佛这初见,不是偶然,而是久别重逢。
从贾母院里出来,黛玉脸上的笑意还未散去,脚步都轻快了几分。紫鹃跟在身后,见她这模样,忍不住笑道:“姑娘今日瞧着格外欢喜,和宝姑娘倒是投缘。”
“嗯,”黛玉点了点头,眉眼弯弯,“宝姐姐性子温厚,又懂许多江南的事,说起话来格外投机。”她抬手抚了抚鬓边的花,指尖都带着几分雀跃,“方才她还说,往后要教我让那道糟鹅掌呢,说是用陈年的酒糟腌过,滋味最是醇厚。”
说话间已到了桃园阁门口,院中的翠竹在风里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她的好心情。哪吒跟在她身侧,见她一路都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嘴角也忍不住跟着扬起:“看你乐的,像是捡着宝贝了。”
“可不是宝贝么?”黛玉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在这府里能遇到个说得来的姐妹,多好。”她迈进院门,脚步不停,径直往自已房里去,“我得赶紧把方才和宝姐姐说的那几句诗记下来,免得回头忘了。”
看着她轻快的背影,哪吒摇了摇头,心里却也替她高兴。这许久,他还是头回见黛玉笑得这般毫无顾忌,像是笼在她身上的那层轻愁,都被今日的阳光晒化了几分。
他靠在院门边,望着桃园阁里晃动的竹影,听着房内传来的提笔声,心里悄悄想着:若是这位薛姑娘真能让黛玉这般开心,倒也不是件坏事。
几日后,宝钗邀了黛玉在沁芳亭小坐,恰巧哪吒寻黛玉而来。他一身红衣立于亭外,晨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眉眼清亮,带着少年人独有的英气,竟比园里的繁花还要夺目几分。
宝钗见了,先是一怔,随即对着黛玉笑道:“林妹妹,你这位朋友生得可真好。这般眉眼,怕是画里的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她语气坦荡,带着真心的赞叹,没有半分扭捏:“尤其是这双眼睛,又亮又有神,瞧着便知是个爽朗性子。”
黛玉闻言,看了看哪吒,又回头对宝钗笑:“姐姐谬赞了,他呀,就长了副好皮囊,性子却野得很。”话虽如此,眼底却藏着几分笑意。
哪吒被夸得有些不自在,耳根微微泛红,却依旧板着脸,只对着宝钗点了点头,算是谢过。
宝钗见他这副模样,越发觉得有趣,又道:“我瞧着小哥这身红衣也衬得很,鲜亮又精神,倒比那些穿金戴银的看着顺眼多了。”
这几句夸赞说得恳切,连一向对旁人不甚热络的哪吒,也忍不住多看了宝钗两眼,心里暗道:这位薛姑娘,倒比府里其他人顺眼些。
亭外的风拂过,带着花香,几人间的气氛也因这几句无心的赞赏,变得愈发融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