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穿越之我是苏妲己 > 第8章 鹿台初议暗流涌

苏沫在琼台殿的软榻上惊醒时,窗棂已染透晨光。贴身侍女青筠正轻手轻脚地整理帐幔,见她睁眼,立刻俯身行礼:“娘娘醒了?昨夜陛下在偏殿批阅奏章到寅时,怕扰了您歇息,并未入内。”
苏沫揉了揉额角,宿醉的钝痛还未散尽。昨夜纣王在摘星楼设宴,文武百官轮番敬酒,她强撑着陪到终席,回来便沉沉睡去。想起宴席上比干那欲言又止的眼神,还有费仲、尤浑二人谄媚的笑,她心底泛起一丝凉意——这朝歌的水,比她想象的更深。
“备水,朕要见娘娘。”殿外传来纣王低沉的嗓音,打断了苏沫的思绪。她连忙起身,青筠已熟练地为她换上云锦宫装,描上淡眉。铜镜里的女子容颜绝世,眼角的泪痣添了几分魅惑,可那双眼睛里,却藏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明与警惕。
纣王踏入殿内时,正见苏沫对着铜镜发怔。他从身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颈间:“爱妃在想什么?这般入神。”
苏沫转身,顺势靠在他怀里,声音柔婉却清晰:“臣妾在想,昨夜陛下提及要建鹿台,群臣反应各异,此事恐怕不易。”
纣王指尖划过她的发丝,语气带着几分自负:“朕要建鹿台,一是为与爱妃共赏朝歌盛景,二是为彰显大商天威,谁敢阻拦?”
“陛下是天子,自然无人敢明着阻拦。”苏沫抬起头,目光直视着纣王,“可比干王叔神色凝重,商容老臣欲言又止,他们并非反对陛下,而是忧心国库与百姓。如今东夷未平,边境需耗粮草,若再征调民力建鹿台,怕是会让百姓负担过重。”
纣王眉头微蹙,显然不悦。苏沫早料到他的反应,话锋一转:“但臣妾也知道,陛下心意已决。不如臣妾替陛下想个法子,既不扰民生,又能让鹿台如期建成?”
“哦?爱妃有何妙计?”纣王果然来了兴致,松开她坐回龙椅,示意她细说。
苏沫走到他面前,缓缓道:“其一,鹿台选址可避开农田密集之地,减少民宅拆迁。其二,征调民夫可采用‘以工代赈’之法,每日给予足量粮食,再额外补贴布匹,百姓既能糊口,自然愿意出力。其三,物料采购可命各地诸侯按需供奉,既显诸侯孝心,又能减轻国库压力。”
她刻意停顿片刻,观察纣王的神色:“至于朝中大臣,臣妾可设宴邀请他们的家眷,趁机说明鹿台建成后不仅能彰显大商气象,还能为列祖列宗增添香火,想必夫人们吹了‘枕边风’,大臣们也会少些抵触。”
纣王听得连连点头,抚掌大笑:“爱妃果然聪慧!就依你所言,此事交由费仲、尤浑督办,你从旁协助。”
苏沫心中暗叹,费仲、尤浑皆是贪财好利之辈,让他们督办,怕是会借机盘剥百姓。但她此刻无法直接反驳,只能先应下:“臣妾遵旨。只是费、尤二位大人事务繁忙,臣妾愿先去选址之地查看一番,也好让后续动工更顺利。”
纣王欣然应允,当即命人备车。苏沫回到内殿换了便于行走的布裙,青筠忍不住低声道:“娘娘,您何必亲自去那荒郊野岭?万一累着或是遇上危险……”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能看清真相。”苏沫压低声音,“费仲他们若想动手脚,选址便是第一个环节。我必须亲自去看看,才能防患于未然。”
半个时辰后,马车驶出皇宫,一路向西行去。苏沫掀开车帘,看着沿途的景象:田地里的农夫弯腰劳作,路边偶有衣衫褴褛的流民乞讨,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却透着几分萧条。她心中愈发沉重,这大商看似繁华,实则早已暗流涌动。
车行约一个时辰,终于抵达纣王选定的鹿台选址——西岐郊外的卧龙山。费仲、尤浑已带着一众官员等侯在此,见苏沫下车,立刻上前恭维:“娘娘大驾光临,真是让这卧龙山蓬荜生辉啊!”
苏沫淡淡颔首,目光扫过四周。卧龙山山势平缓,草木丰茂,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但她很快发现不对劲——山脚下有大片整齐的农田,边缘还能看到散落的农具,显然是近期被强行征用的。
“费大人,”苏沫指着农田问道,“此处原是农田,为何要选在这里?若是迁走农户,他们的生计如何安置?”
费仲眼神闪烁,连忙笑道:“娘娘有所不知,这卧龙山乃是风水宝地,最适合建造鹿台祭祀先祖。至于农户,下官已命人给予了补偿,他们早已迁往别处了。”
“哦?补偿了多少?迁往何处?”苏沫追问不舍,目光锐利如刀。费仲被问得语塞,尤浑连忙打圆场:“娘娘,此事下官已记录在册,回头给您呈上来。咱们还是先看看山势布局吧?”
苏沫没有再追问,只是沿着山脚缓步前行。走了约半里路,她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低低的啜泣声。她示意青筠去查看,片刻后,青筠带回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妇人。
老妇人见到苏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娘娘救命啊!这卧龙山是我们全村人的活命田,那些官差强行征用,只给了一点点粮食,还把我们的房子拆了,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费仲脸色骤变,厉声呵斥:“哪里来的刁妇!竟敢在此污蔑朝廷命官,快把她拖下去!”
“住手!”苏沫喝止了上前的差役,亲自扶起老妇人,“老人家,你慢慢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妇人哽咽着道出实情:官差三天前突然闯入村庄,说要征用土地建鹿台,不仅没给合理补偿,还把抗拒的村民打伤,如今全村人都挤在山神庙里,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
苏沫听完,转头看向费仲、尤浑,语气冰冷:“费大人,尤大人,这就是你们说的‘给予补偿,迁往别处’?”
费仲额头冒汗,强辩道:“娘娘,这刁妇定是受人指使,故意抹黑下官!下官这就去查明真相,严惩刁民!”
“不必了。”苏沫打断他,“选址之事暂缓,即刻命人将村民送回原住处,损坏的房屋照价赔偿,被征用的农田每亩补偿粮食五石。此事我会亲自监督,若有半点差池,休怪我禀明陛下!”
她语气坚定,不容置疑。费仲、尤浑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违抗,只能连连应下。苏沫又安抚了老妇人几句,才转身准备回宫。
回程的马车上,青筠不解地问:“娘娘,您为何要为那些村民出头?这样一来,费仲、尤浑定会记恨您的。”
“我若不出头,他们只会变本加厉。”苏沫望着窗外,“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是根基动摇,大商便真的危险了。我虽是苏妲已,却不能让那祸国殃民之事。”
正说着,马车突然剧烈颠簸了一下,随后停下。车夫在外喊道:“娘娘,前方有棵大树倒了,挡住了去路!”
苏沫心中一紧,刚要下车,就听到青筠惊呼:“娘娘,您看那树上!”
她顺着青筠的目光看去,只见倒下的大树树干上,插着一支羽箭,箭尾系着一张纸条。苏沫示意侍卫取下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鹿台若建,国祚将尽”。
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森然的寒意。苏沫指尖微微颤抖,这显然是有人在警告她。是比干派来的人?还是另有势力?
“娘娘,要不要追查此事?”侍卫长上前请示。
苏沫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必了。把纸条烧了,清理道路,即刻回宫。”
侍卫应声退下。青筠看着苏沫苍白的脸色,担忧地说:“娘娘,这会不会是冲着您来的?”
“或许是,或许不是。”苏沫将纸条扔进火盆,看着它化为灰烬,“但这八个字,确实说到了我的心坎里。鹿台,恐怕真的是大商的催命符。”
回到皇宫时,天色已暗。苏沫刚踏入琼台殿,就接到通报:比干求见。她心中一动,立刻让人请他进来。
比干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走进殿内,行礼后开门见山:“娘娘今日在卧龙山之事,老臣已然知晓。娘娘宅心仁厚,实乃大商之福。但那警告信之事,娘娘也需多加小心。”
“王叔如何得知警告信之事?”苏沫有些惊讶。
“朝歌内外,处处都有老臣的眼线。”比干叹了口气,“老臣知道娘娘并非传闻中那般祸国殃民,否则今日也不会冒险前来。鹿台之事,陛下心意已决,老臣无力阻拦,但还请娘娘务必多加留意,莫让费仲、尤浑等人借机作乱。”
苏沫看着比干真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终于有人看穿了她的伪装,愿意与她并肩。她起身回礼:“王叔放心,臣妾定会尽力。只是臣妾人微言轻,还需王叔在朝中多多协助。”
“老臣义不容辞。”比干郑重应下,“只是近日东夷战事吃紧,伯邑考将军在前线粮草短缺,陛下却一心扑在鹿台上,老臣实在忧心忡忡。”
苏沫心中一凛,伯邑考?那不是周文王的长子吗?他怎么会在大商军中?她连忙问道:“伯邑考将军为何会为大商征战?”
“伯邑考将军自幼在朝歌为质,因骁勇善战,被陛下任命为先锋将军,率军征讨东夷。”比干解释道,“如今他被困在孟津,急需粮草支援,可费仲却扣下粮草不发,说是要优先供应鹿台建设。”
“岂有此理!”苏沫怒声道,“粮草乃是军中之本,耽误了战事,谁能担待得起?”
比干无奈道:“费仲说这是陛下的意思,老臣多次进谏,陛下都不听。娘娘若是能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或许还能挽回局面。”
苏沫沉默了。她知道纣王的脾气,若是直接提及粮草之事,怕是会惹他不快。但若是不救伯邑考,不仅会损失一员大将,还会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王叔先回去吧,容臣妾想想办法。”苏沫送走比干,独自坐在殿内沉思。窗外月光皎洁,映得殿内一片清冷。她拿起案上的地图,目光落在孟津的位置——那里离西岐不远,若是伯邑考出事,西岐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娘娘,陛下派人来请您去摘星楼赴宴。”侍女的声音传来。
苏沫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她知道,接下来的宴席,注定不会平静。费仲、尤浑定会发难,比干也会借机进谏,而她,必须在这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中,找到平衡之法。
走到摘星楼外,远远就听到里面传来丝竹之声。苏沫定了定神,推开殿门。纣王正坐在主位上饮酒,费仲、尤浑陪在一旁,比干则坐在角落,神色严肃。
“爱妃来了,快坐。”纣王招手让她到身边坐下,亲自为她斟酒,“今日选址之事辛苦你了,朕敬你一杯。”
苏沫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反而轻声道:“陛下,臣妾今日在卧龙山,见到了伯邑考将军的家书。”
纣王一愣:“家书?他说什么了?”
“将军在信中说,孟津战事胶着,将士们缺衣少食,却仍在奋勇杀敌。他还说,定要早日平定东夷,回来为陛下庆贺鹿台建成。”苏沫语气真挚,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动容,“臣妾读着信,既敬佩将军的忠诚,又心疼将士们的艰辛。若是粮草能及时送到,他们定能早日凯旋。”
纣王的脸色柔和了许多,看向费仲:“伯邑考的粮草为何还未送去?”
费仲连忙起身,辩解道:“陛下,鹿台动工在即,物料采购急需银两,国库实在紧张,所以才暂缓了粮草运输……”
“糊涂!”纣王厉声打断他,“将士们在前线拼命,你们却在后方克扣粮草!即刻命人将粮草送往孟津,若有延误,定斩不饶!”
“臣遵旨!”费仲吓得连忙磕头。
比干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对着苏沫微微颔首。苏沫心中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宴席继续进行,苏沫却无心饮酒。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鹿台之事一日不解决,朝歌的暗流就一日不会平息。而她这个“苏妲已”,早已被卷入这场风暴的中心,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夜深人静,苏沫回到琼台殿。青筠端来安神汤,轻声道:“娘娘,今日您既帮了村民,又救了前线将士,真是立了大功。”
苏沫接过汤碗,却没有喝。她望着窗外的月亮,喃喃道:“这哪里是大功,不过是在为大商续命罢了。只是我不知道,这微弱的力量,究竟能撑多久。”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几分疲惫,却也透着几分坚定。她知道,前路艰险,但她不能退缩——为了那些无辜的百姓,为了摇摇欲坠的大商,也为了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她必须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