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报考北大的师生博弈
胡荣琴
(北京大学2011级社会学系研究生)
一、背景
每年河南省的复读生人数约占近百万高考大军的1/3,国家教育部“公办学校禁止举办复读班”的禁令在很多地方成为一纸空文。2007年8月初,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提出,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他指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笔者的高中母校学校在2008年之后,仍然大肆招收复读生。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50所“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全县唯一一所具有招收复读生资格的学校”。目前学校有复读班36个,其中新校区4
000多名在校生中,复读生就占了一半,差不多是高三应届生总数的一倍。2011年学校本科进线2
798人,其中复读生本科进线率达896,应届生本科进线率达706。复读生近三年本科进线率均超过885。
每年高考后,县教体局都会下红头文件帮助学校招复读生,限制或者禁止其他高中招收;学校也会给班主任下任务或者提前做应届生的复读工作,合力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作为一所收费高、班额大、师资强、生源好、品牌认知度高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由于通过违规招收复读生而为学校生财,近两年来已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议。学校招收复读生也是在地方政府和学校、学校和老师之间进行博弈的背景下进行的。
地方政府是高中教育投资的主体,通过公共财政来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地方政府和高中之间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博弈,地方政府如何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就成为博弈均衡结果的关键问题。[22]高中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也通过提高名牌大学的录取人数、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来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或政策支持。
在招收复读生方面,假设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分为服从国家政策与违反国家政策,高中的策略分为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如果地方政府服从教育部的复读禁令政策,那么大批复读生涌向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较差,升学率不如公办学校,不利于提高地方政府政绩。如果地方政府违反国家政策,帮助公办学校招生,则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地方政府谋划与学校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每年高考后,教体局下红头文件帮助学校招复读生,优秀复读生源涌向学校。学校依据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优势,违规招收复读生,扩大生源,不正当竞争争取教育资源,令同县的另一所重点高中望尘莫及。
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学校无视国家规定,以建立分校(新校区)之名大张旗鼓开办复读班。学校校长由县教体局副局长兼任,分校校长名义上由开发商担任,实际由县教体局指派,由原学校副校长担任。学校2011年招收复读生时明码标价,“一本免费,二本三本交800。[23]文科459至445分、理科454至440分交费1
500元;分数线文科445、理科440以下,除交费1
500元外,每少1分加60元,收费不超过7
500元。”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分校从一开始就是总校的“连体兄弟”,在教学管理、教师任课、财务管理、招生及学生管理,甚至校园及教学基本设施、设备等各方面,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方政府担当起学校保护伞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吸纳本县及外县的优秀复读生源。
学校为提高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对老师也下发任务。学生考取不同类型的大学,学校会为老师提供不同的奖励标准。在现实利益的诱使下,老师们经常一起力劝学生报考北大或清华,学校领导在必要情况下会亲自出面劝说、利诱学生,学校与老师利益基本上一致。同时学校也要求老师留住落榜的北大苗[24],老师只有听从学校安排,才能保住工作或者不被“打入冷宫”,获得最大收益。
学校老师为了培养尽可能多的学生上北大、清华,会在高考结束后想尽各种办法鼓励学生报考这两所学校,在学生落榜后则会描绘出一幅幅美妙至极的前景来鼓励学生复读。不过,学生则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自己的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希望做出最优决策。毕竟报考哪所学校事关自己的命运,不能仅凭一时豪气做出决定。在报考中出现的师生博弈是由于师生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有各自的利益。
对于培养学生考上北大的老师,学校会在光荣榜上宣传优秀教师提高其声誉,并给予物质奖励。在学校,老师有不同的奖励标准,学生考北大或清华,老师的奖金比较多;学生考上普通重点院校,老师奖金会比较少。如果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专门负责督导该学生的老师获得的奖金最多,其次是班主任,第三是年级组长,然后是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学的老师。学校一般是利用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来提高学校和老师的声誉。
除了学校为老师设立的高考奖励之外,还有社会上公司为优秀老师提供奖励。例如学校2010年获得金凯帝高考优胜奖,该奖由河南金凯帝房地产有限公司设立,县领导出面颁奖。金凯帝公司每年拿出30~5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当年高考功臣。其启动条件为当年全校录取清华、北大两所名校超过4人,奖励对象为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的班级教师及在四次大型统考中成绩提高突出的班级教师。2010年高考,学校有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共有34个班级130多名教师受奖励,奖金总额达396万元。
同时,学校及社会上的公司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提供了较多的奖励。2007年学生考上北大所获奖金为5
000元,学校、教育局、学生所在乡镇政府等给予学生的各种奖励加起来会有1万元以上。2010年学校举行欢送清华、北大新生及颁奖仪式,校领导、高三部分教师、7名高考娇子及家长、民营企业河南凤凰投资集团、河南金凯帝房地产有限公司、司马光宾馆餐饮部、富邦置业有限公司、吸引力品牌服装专卖店、中意手机连锁店代表出席仪式。这些公司为考上北大的学生提供的奖励包括奖金、手机、品牌西服等。
利益驱使着学校与老师只关注北大苗的报考,学校、老师与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报考中会存在一些博弈情况。老师为获取最大利益,尽可能多地劝学生报考北大,而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对老师坦白或隐瞒成绩、听从或违抗老师命令等等。本文分析师生博弈的详情,旨在揭示高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一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