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一、回顾“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

一、回顾“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
2009年重庆高考考生更改民族成分,成为高考舞弊的新方式,面对严格的户籍制度,更改民族身份如何能成为可能?事件开始于重庆市南开中学一名学生,爆料重庆巴蜀中学存在大量造假,有200多个民族造假的考生。之后巴蜀、南开两所中学在网上开始了口舌大战,这一事情引起了重庆市教委的注意。在其官方网站对于少数民族考生进行了公示,但持续时间不久信息便消失了。市区委的调查显示巴蜀中学只有77个少数民族考生而不是200个。巴蜀中学解释在于其在选择生源上下足了功夫,很多考生来自于石柱少数民族自治县。因此,存在77个少数民族考生不足为奇。
在事情告一段落后,有人爆料石柱县少数民族副县长的女儿的户籍档案有所改动,因此,重庆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深入调查,共有31人被确定为伪少数民族考生,并且取消了他们的录取资格。其中最为受关注的2009年的文科状元何川洋,在高考加分调查结果出来的第三天,被爆其父母都是巫山县的重要官员,蓄意篡改了少数民族成分。状元郎的造假使得该事件进一步引起了舆论的哗然。重庆高考考生的民族造假事件已经确定无疑。更改民族成分似乎成了有背景考生冲击名校的必备条件之一。那些没有被曝光的学生名单背后是否有更大的背景?新华社罕见地发出了“有什么理由不公布造假考生的名单”的评论,没有被揭穿的造假父母是否有更多,教育系统和官员的子女是否也身在其中?这里面是否存在了更多的幕后交易和腐败现象?
面对民众的质疑,官方和民间要求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回顾官方的做法,重庆教委处理了31名伪少数民族的考生,取消了其当年的录取资格,即使是何川洋拥有重庆市第一名的头衔也一样。给予石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汤平等15名党员领导干部党内警告处分;给予秀山县、石柱县、黔江区等地公安部门相关责任人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等处分;给予一些地区的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责任人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的处分。虽然何川洋的父母极力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努力为儿子寻找最后一丝机会,伴随着港大的拒收希望也最终幻灭。其父亲被革职,母亲也停职。重庆在2010年取消了少数民族加分,按国家要求调整为降分投档照顾,在录取时更有利于公平公正。高考考生最多只能得到10分的加分照顾,2010年重庆高考最高照顾分值由原来的20分调整为10分,单个考生同时享受的多项照顾项目不得累加,同时,重点本科批次改为了全平行志愿方式,考生可同时填报6个第一志愿。这当然是事后的行为。
高考加分门事件后,许多民间网友和各大媒体不同意官方的做法。基本上都要求曝光造假学生的名单,揪出其后台,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受到相关制裁。所谓的“枪打出头鸟”,仅仅因为何川洋是文科状元,才受到舆论的指点,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公平的。同时,网友认为公布造假名单也是对加分门事件的一个最好交待。唯有公布真相才是停止猜想的最好方式。至今为止,那份31人造假名单上的其他人仍然扑朔迷离。面对公众不绝于耳的质疑声,重庆有关方面仍未公布其他考生的有关情况,并宣称不对外公布是联合调查组的研究决定。与此同时,网友也严重质疑重庆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的名单也一度从招生办网站失踪,网友怀疑这是为了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的名单相比较,从而寻找到31名存在问题的考生。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民族身份说改就能改?户籍管理制度向来都是很严格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考生还是更改了民族成分?在加分门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我采取滚雪球的抽样方式访谈了目前仍在大学就读的重庆少数民族考生。有的是面对面的交谈,有的是通过访谈,还有的是通过朋友的帮忙。所调查的范围涉及2007~2010年的考生。鉴于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民众对考生本身还是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且高考院校对伪少数民族考生也不再予以追究。所以在回答有些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采取了积极配合的态度,部分个人资料是我通过周围人寻找得来的,所有资料具有可信度。
下面我将抽取和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以求更深刻地理解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