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三、中学对奥赛的定位

三、中学对奥赛的定位
竞赛作为一种课外活动,中学既可大力推广,也可弃之一边。面对这样的竞赛制度、教育体系与政策(加分项目调整之前),不同的中学会如何选择?这涉及到中学对竞赛的定位问题,中学究竟是如何认识竞赛的?
限制学校是否参与竞赛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学科竞赛对辅导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合适的老师,学校哪怕想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师资不存在问题的话,学校会不会搞竞赛?根据访谈得知,学校与学校之间是非常不同的,呈现出两个极端:一端是完全不搞竞赛,依旧走传统的高考路子;另一端是全力以赴搞竞赛,可称之为竞赛学校。
马同学就读的高中,是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很不错,在浙江省名列前茅,2010年尖子生人数居浙江省第二名,本科以上的上线率为90以上[5]。但它是一所县级中学,师资、生源、设备等各方面条件都无法与一流中学相媲美,应该说这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属于中等偏上。这所中学采用寄宿制管理,所有学生都寄宿在学校里,起床与睡觉时间是规定好的,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差不大。这样一所学校,它会如何定位竞赛?
奥赛共有5门,但由于师资的限制,该校没有举办信息竞赛的辅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门课的师资都没问题,都有相应的竞赛辅导,但也有侧重点,整个生物竞赛的辅导从开始到结束,前前后后一共才两三个月,每周辅导一次。数理化的竞赛辅导更受重视,这三门课的竞赛辅导班从高一就开始组建,每周上一次或两次课,上课时间都是晚自习时间,一般一次是2个小时。高一阶段辅导的内容是提前讲授高二高三的知识。马同学说:“我们xx中学的辅导,至少第一年,根本就不算竞赛辅导,最多就是把所有的知识提前讲一下,比如化学,高二有机的知识提到一年级讲,数学的一些立体几何的东西,可能是高三或者高二来讲的,提到高一来讲,第一年根本不作竞赛的任何打算。[6]”真正参与竞赛是在高三的第一学期,高一高二这两年,都是在提前学习知识,数理化三门课都这样。这一阶段练习题的难度是高考的难度,到了竞赛前几个月才真正开始竞赛的辅导,这时的练习题难度逐渐高于高考难度,直至竞赛的难度。
以化学竞赛为例,辅导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1
某中学化学竞赛辅导进度及数理化竞赛时间表
时间
活动及内容
高一至高二的第一学期
每周一次,提前讲授化学知识
2月~4月份(高二的第二学期)
每周两次,加快教学进度
4月份
省级比赛(非正式),转折点
4月~7月
做题,难度稍高于高考
暑假中的一周
学校邀请浙大老师来辅导
7月~9月
做往年竞赛题,讲授大学化学知识
9月中旬(高三的第一学期)
省级化学竞赛
一周后,9月中下旬
省级数学竞赛
10月
省级物理竞赛初试
12月
省级物理竞赛复试
从高一到高二的第一个学期,这段时间都是在讲授化学知识。到了第二年的4月份,也就是高二的第二学期,浙江省举办一个非正式的省级化学竞赛,难度介于高考与正式竞赛之间。“4月份之前两个月,辅导会加强,主要是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在4月份考试之前,把所有的化学知识都讲完。4月份之前的辅导都是知识性的东西,练习的题目难度也是略高于高考,但低于竞赛。4月份的考试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一次考试开始,你就步入竞赛的那个难度了。4月到9月,中间有一个暑假,大概在7月份,会请浙江大学的3个老师过来给我们做专门的竞赛辅导,7天到10天左右吧。4月到7月,主要是做题目,比高考还要难一点的题目。7月份辅导之后到9月份,基本上就是每周一张往年的竞赛题,做真题,不停地做,不停地做。到9月中旬,就去参加省级化学竞赛了。”
化学竞赛是马同学所读学校最重视的学科竞赛,每年都会邀请浙大的教授去讲课,数学、物理就没有这样的辅导。正如马同学自己所说,4月份的考试是一个转折点,之前的辅导都是立足高考的,以高考的难度为基准;之后才真正开始进入到竞赛的难度与要求。之前,辅导的强度不高,每周一次或两次;之后才开始提升辅导强度,开始大量做题。之前,接受辅导的学生数量很多;考试之后,只有小部分学生继续竞赛辅导。不论是辅导强度与难度,还是受众多少,都表明4月份之前的辅导是立足高考、面向高考、服务高考的,而4月份之后的辅导才针对竞赛。
物理竞赛辅导情况也类似,只是更加偏重于高考。“物理,基本就是完全针对高考的,不怎么针对竞赛。真正辅导竞赛是什么时候?物理竞赛分初试、复试,初试过后,只有4个同学能参加复试,剩下4个人之后,我觉得那个时候开始的辅导,真的是叫作竞赛辅导,那个题目难度是远远高出高考的。平时的那些竞赛辅导就是高考的难度,高考的最后一道题或者倒数第二题那个难度的题,立足于高考的。参加复试之前的那一段是远远超出高考的。一大堆那种很复杂的计算。”
总体来说,马同学所在高中的竞赛是服务于高考的,竞赛的辅导方式与辅导内容都面向高考。马同学说:“我们学校的竞赛是针对高考的竞赛,算不得很正规的竞赛。”这是半竞赛半高考的状况,而有一些学校是完全的竞赛学校。
马同学说化院有很多同学都是从专门的竞赛辅导中出来的,“他们完全是为竞赛而竞赛,其他课基本不学的,就是纯粹冲着保送名额去的。他们有的人为了竞赛,连正常的课都不上。比如历史什么的会考,有的学校老师都支持你拿着同学的历史卷子来抄,抄个60多分,交上去,不用你学。老师们知道你是搞竞赛的,都默许。跟我们学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像江苏有些学校,从初中开始培养,初三开始学高中的东西,一条龙的,有的学校有初中部、高中部,有竞赛潜力的学生,在初三与高一之间的暑假,有3个月,这段时间,他们开始学竞赛的东西,所以他们要比咱们快,而且暑假没有其他的课,可以每天辅导,那个进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正在教有机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学完了,所以他们质量是不一样的,而我的中学是半吊子。”
很明显,不同的学校对待竞赛的态度与策略是很不一样的。像马同学的高中,举办的是面向高考的竞赛辅导,竞赛辅导班培养的不是竞赛选手,而是高考尖子生,学校及老师并不怎么追求竞赛成绩,更看重高考成绩。而竞赛化的学校,放弃了常规的教学秩序,专门培养竞赛学生,但是这样的学校数量是很少的,因为竞赛要出成绩,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缺一不可,而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只是少数的一流学校,满足了条件的学校也不一定往这方面发展,所以竞赛化的学校少之又少,一个省内屈指可数。更多学校是类似马同学的高中,办一些立足高考的竞赛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