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走出悲剧性思维定式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处理事务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只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换一面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创意就会变得有弹性。记住,任何创意只要能转换视角,就会有新意产生。走出思维定式,学会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
不能一味地死守规律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为人处世,而有些规律却严重地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障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突破这些规律,这样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对于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该守,但是切记不可死守。比如行走于马路上,很多人的目标都是一个相同的方向,上百个甚至几千个人都从这条路走。在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从另一条路出发说不定会比这条更快。虽然这条可能是条捷径,但是人流过多,只会影响速度,不是吗?我们做事就是这样,目标相当于成功,而马路则相当于我们所选择的规律。其实任何一个人所定的目标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径,还有多种方法可以到达你的目标,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这就是胜利者成功的秘诀——灵活多变。
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
著名的科学家彭加勒说:任何科学的创造都发端于选择。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突破和重新建构的有机统一。有人说创造是从无到有,引出一个新的对象世界。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三者的统一,形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过程。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能获得丰硕的创造成果,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在思维活动中重新建构,善于引出新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创新。如果总是墨守成规,那么世界就永远也不会有进步的。这些所体现的正是死守规律,不如没有规律。
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悟道。
徒弟说:“师父,我们听说你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
师父说:“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山大法’吧,我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父,山怎么不过来呀?”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说着走到了对面的山后。
又一日,大师带领徒弟外出,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师父问:“这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
有弟子说:“我们蹚水过去。”师父摇头。
有弟子说:“我们回去吧。”师父仍摇头。
众弟子不解,请教大师。
大师说:“蹚水过去,衣衫必湿,水深则有性命之忧,不可取;转身回去,虽能保平安,但目的未达,也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顺着河边走,总会找到小桥的。”
“不过来我就过去”和“没有桥就顺河走”揭示了同一个道理: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用一种方法没有达到它该有的效果时,就应该换一种方法去做,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做人应该懂得灵活,而不是死守规律。就好比我们去爬山一样,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路的方向,但我们可以给自己改变方向。一意孤行是成功的大敌,灵活多变才是成功的捷径。这样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
历史是川流不息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更新。过去的一切经历只能代表过去,如果没有灵活性,就容易脱离实际,远离成功。因为明天的世界并非是今天的延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死守规律,最终迎接你的只会是失败。
如果一个人工作踏实、努力,但却缺乏激情,墨守成规、机械地工作着,没有创新,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你应该避免死守规律,多一些灵活,多一些创新,将你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上级认可、提拔,并从中得到快乐。
死守规律不如没有规律。每一个人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你在做事的时候懂得变通,那么成功就会跟着你走。所以,如果想要你的生命变得更加灿烂,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你的旧的迂腐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