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与物流的结合
京东独特的倒三角战略框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不管是年度战略也好,中期战略也好,京东商城做的所有战略都是在这个框架里面的。京东的倒三角战略分为四个横向,最底层是“团队”,再往上是“物流系统、it系统及财务系统”,倒数第三层是“成本和效率”,最上面的一层是“产品、服务和价格”。这四部分对应的分别是基础、供应链、企业绩效管理和用户体验。
这个倒三角形的发展是从下往上进行的,第一步要发展的就是团队。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团队的选人用人也一直是京东近年来的焦点,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一定是因为团队的力量,失败也是因为团队。
除了团队,京东最大的优势就是物流系统。京东做物流就是为了保证用户的购物体验效果。消费者从进入京东网站的那一刻起到收到货物为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与京东有关联的动作都可以看成是客户体验,保证消费者整个体验过程的效果,是全体京东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商品生产出来后,先从厂家的仓库运送到各大区域代理手中,再从区域代理依次运送到各个一级代理,一级代理拿到货后再下发给下面的二级代理,甚至还有三级、四级代理等层级,产品经过好几个环节才能到达零售商手中,最后再由零售商卖给消费者,中间转手次数高达五六次,每次转手都需要入库、运送,都要耗费成本,所以最终造成物品的价格变得非常高,因为它的成本变高了。
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将配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产品特性并不是很了解,运送时有时不够小心,在运送的途中很容易发生产品外观变形,遭到客户的投诉或者不满。而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时由于存在账期问题,会造成企业的回款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着电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及安全性。
这些问题都会对京东商城的运营效率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刘强东意识到,京东若想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先者,就不得不重视物流配送体系中的服务问题。
在京东转型线上以后,刘强东觉得中间代理商的环节完全可以省略,因为代理商是完全不能创造价值的,这个环节在整个运营链条中是多余的。为了从仓库将商品直接运送到顾客手里,所以京东才有了做物流的念头。制造商和京东合作以后,把一定量的产品从厂家的库房运送到京东全国各地的库房中,将中间各大代理商的环节全部省去,这就节约下了很大成本,刘强东将剩下的成本让利一部分给消费者,所以京东的商品又能保证正品低价。而且,自建物流还能方便于京东自营的货物运送、各大仓库之间的补货、货物的调控等。
2009年,京东商城斥资2000万元在上海成立了园迈快递公司,并且陆陆续续在全国23个重点城市建立起了配送站,覆盖全国200座城市,为客户提供物流配送、货到付款、上门取件等服务,全面提升了京东在全国物流的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2011年,京东商城同时开工建设七个一级物流中心和25个二级物流中心,在上海嘉定建设的“亚洲一号仓储中心”面积达26万平方米。
虽然自建了物流体系,但京东也没有放弃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如果在全国每个二三线城市都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投资巨大,而业务量不足以维持物流中心的运营。因此,京东与当地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配送,通过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互结合,京东业务已经发展到了六线城市。此外,京东还与生产商合作,因为生产商在这个城市均有自己的售后网店,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合作伙伴或者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高校大学生是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的上课时间与物流配送时间相冲突,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取货,快递人员也不能长时间等待,所以京东商城又在全国各大院校内招募了“高校代理人”,为高校的教职工及学生们提供京东商城的商品宣传、货到付款、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线上销售平台上,对定制化服务质量与误差处理质量评价高的买家更容易对商家产生信任,商家的售后服务将是赢得顾客的重要环节之一,订购质量与交付质量不高也会通过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影响商家的经营。
所以,物流服务质量时间性、可靠性、便利性作为购物体验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很大。在京东刚转型线上时期,京东的消费者投诉中来自物流配送的数字一直很高。很多第三方快递公司采取的是牺牲利润换取规模的策略,低利润的坑只能靠降低服务品质来填补,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运营的良好印象,所以京东视物流系统为电子商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京东投入巨资建设垂直一体化物流模式,将物流建设与电商发展结合,降低了产品运输次数,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产品损耗,提高产品的质量保障,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服务质量,让消费者对京东平台购物的满意度提高,物流环节更是从质量和速度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虽然,自建物流让京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但自有物流建成后却可以实现正向循环,能为京东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可以说,物流建设的成功是京东商城未来稳定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