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美人心计 > 孝贤两全获情深

孝贤两全获情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她已安眠于遥远的胜水峪,他仍情思不减。乾隆二十五年他年过半百,距她辞世十二个年头。他赴陵感叹:“生前思不尽,别后事斯多。”
乾隆三十五年,他六十岁,是她离去的第二十二个年头。他赴陵酹酒:“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
乾隆三十九年,他六十四岁,再去祭陵,强忍孤寂与相思劝告自己:“余恋只宜捐”,但所反映的仍是对她的不了之情。
乾隆四十五年,他七十岁,距她离世整三十二年。“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慭遗。”
乾隆四十八年,他七十三岁,距她辞世三十五年。“不思量、自难忘。”他对二十多年来,他们曾有的共同生活仍念念不忘。“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
乾隆五十二年他七十七岁,赴陵酹酒缅怀:“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
乾隆五十五年,他已是八十岁的老翁了,依旧如期上坟,缅怀称赞于她“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
乾隆六十年,他八十五岁高龄,再度赴陵祭奠,此时已是有情人阴阳相隔的第四十七个年头,多福长寿的他仍是旧情未了,痛失心爱的女子,留他独自长寿,毕竟没有多少欢颜。“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同年九月,垂垂老矣的他最后一次到她陵前酹酒。四年后,八十九岁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与自己念念不忘的女子相聚于另一个世界……他是乾隆帝,中国历史上享寿最久的皇帝,也是诗文著作最多的皇帝,而那个让他钟情一生,到死都念念不忘的女子是他的元配皇后富察氏。
古代的君王,拥有多少嫔妃,未曾谋面便心酸得红颜流水;又有多少佳人,受宠一时最后却落得凄凄切切。富察氏是幸运的女子,她获得乾隆帝的挚爱真情,生前如此,死后亦是。她虽芳华早逝,但如若她泉下有知,这爱是不是也会令她含笑九泉。
富察氏——孝贤皇后生于公元1712年二月二十二日,系满洲镶黄旗。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从太祖到世宗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功勋卓著。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七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任察哈尔总管。弟弟傅恒功勋济济,是备受乾隆帝宠幸的大学士。富察氏出身于这样的名门望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不但天生丽质,端庄文静;更是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公元1727年十六岁的富察氏在秀女的选拔中被雍正帝看中。并将其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册封为嫡福晋。出身名门,天姿绰约的富察氏这一路走来并无太多的艰辛与坎坷,上天对这个温婉女子有心垂爱,将美貌与智慧赐予她,并将情爱与荣华也赋予了她。
爱新觉罗·弘历很喜欢父亲许配给自己的这个女子。她温婉可人,似清风令人沉醉,似细雨润人心田。富察氏与弘历保持着他们甜蜜的默契,是那种相爱人特有的心灵相犀。这样一个识大体,温柔贤惠的女子确实是招人喜欢的,雍正帝阅人无数,他对皇四子弘历,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乾隆帝寄予无限期望,将端庄秀美文静的富察氏许配给弘历,便是看好这位儿媳身上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过人素质。富察氏没有令雍正帝失望,她尽心尽意地孝敬公婆,每日殷勤地问安侍膳,恪尽儿媳本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富察氏对弘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孝敬与体贴,更是令乾隆帝感动,诸人称赞。乾隆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孝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出身满洲大族,其曾祖父是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但其父凌柱官位不高,仅为四品典仪,所以她出身没有富察氏显赫,入雍王府邸时仅为格格。可生性纯孝的富察氏一方面体谅夫君的日理万机,另一方面代夫君悉善孝心,周到地伺候婆婆。每逢年节伏腊,乾隆帝总把圣母皇太后接到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这本是雍正年间皇父赐给弘历夫妇居园时的住处,乾隆即位后,这里仍为皇后在圆明园时的宴息之所。每当婆母来到时,婆媳俩投缘和美,胜似血缘母女。崇庆皇太后好动,喜欢热闹,富察氏总是变法儿让老太太高兴。有这样一个既孝且贤的好妻子,乾隆深感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公元1735年,爱新觉罗·弘历即帝位,定年号乾隆。两年后,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富察氏这个真实的女子用自己的贤孝礼义行走于尔虞我诈的后宫,做了中宫之主的她,用美德感化于天下。她统领后宫不偏不妒,对待太监宫女仁慈宽和,还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视为己出,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的贤明风范,因而得到了其他妃嫔敬重效仿,宫闱环境和谐融洽,后宫上下对她赞誉有加。乾隆堪赞富察氏的功劳,有这样贤淑的皇后,令乾隆帝毫无后顾之忧,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乾隆对她十分感激,也更加的爱护敬重。虽然乾隆妃嫔众多,但他还是与自己的皇后富察氏感情最为融洽,皇后给予他的温柔豁达是任何一个女子都不可能替代的。
一次乾隆帝身染疾患,经太医反复多方医治,才渐渐初愈。但如要完全康复需要加以百日的静养调理,富察氏闻听此话,虽然自己要处理六宫的繁杂事务,要每日侍奉皇太后,还要同时照顾教育子女,但为了保证乾隆的绝对休养,她搬到了乾隆寝宫的外室居住,随时照看病榻上的乾隆,亲自喂汤嗜药,乾隆被富察氏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感动,眼见日益消瘦的妻子,乾隆不知如何去表达对她的爱意和感谢,问富察氏还有什么想要实现的时候,不料这位深明大义的皇后平静地回答说:“生老病死,祸福旦夕,由不得人。皇上一病,令臣妾焦灼担心,只希望日后皇上能够颐养天年,福寿齐天。让臣妾长伴皇上左右,假如上天真的要带走一个人,那就将臣妾带走,臣妾如若离去,请皇上以‘孝贤’为臣妾的谥号,也不枉臣妾此生。”言到于此,富察氏哽咽了,双眼饱含热泪。而此时的乾隆也不禁感动得流下泪来。在他看来,是夫妇相知最深,皇后对圣母最孝,对自己最贤,孝贤二字,名副其实。
公元1748年二月初四。东方既白,红晕初现,专门掌管帝后仪杖的銮仪卫已把骑驾卤簿整齐地陈设在禁门之外。黄龙大纛、五色龙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执事的军尉、旗尉,以及从京师五城老百姓中召募来的民尉无不神情肃穆地恭候皇帝东巡。此次乾隆东巡齐鲁,皇太后与皇后富察氏陪同而行。乾隆以承皇祖之志,谒孔庙以观车服礼器为名,并要亲奠孔林,一展自幼以来对先圣孔子的孺慕之心。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先导为九龙华盖,骑驾卤簿依次前进。皇帝一身征衣,端坐在轻步辇中,随后是两驾凤辇,载着皇太后和皇后。随扈前往的文武大臣一律征衣乘骑,以次随行。
一路饱览河山美景,看夫君天下国泰民安。侍奉太后,亲顾圣驾,承欢致孝,秉贤承重。爱人,风景,久违轻松愉悦的心情。富察氏的内心说不出的喜悦与激动。
历经半个月的旅途劳顿,这一日艳阳高照,风清气爽。皇室车驾驻跸距曲阜两日程的河源屯,适逢皇后富察氏三十七岁生辰;乾隆在御幄设宴,庆祝皇后千秋令节。风尘仆仆的扈从王公百官全都脱下征衣,换上金碧粲然的蟒袍补服,一派喜庆景象。富察氏感动于皇上对自己良苦用心的爱意,这是她此生最为特别的一个生日,谁都未曾料到这也是她最后一个生日……
三日后皇室一行终抵先圣墓地——孔林,乾隆帝进行隆重大典,酹酒行礼;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岱岳庙致祭;然后陪同皇太后到玉皇庙行礼,一路又至朝阳洞、碧霞宫、东岳宫、青帝宫、玉皇顶各处名胜拈香。虽说此次东巡是皇室的礼义大典,可是富察氏与乾隆一路走来,他们游名胜,祭先孔;观日出,看云海。这江上秀美壮阔的景色便是二人恩爱无比不可消弭的证明。
在泰山,望着那云海中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富察氏的内心无比激动,她感到人生是那样美好,那样新颖,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欢欣和鼓舞,好似幸福才刚刚拉开辉煌的序幕。在这壮美的景色中,她倚靠在夫君乾隆身旁,精神极好,满面红光……
人生在世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永恒,人们总是在挥手间便告别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灿烂年华,不经意间,不知该惋惜什么,便不可反抗的必须离去。幸福太过于饱胀,未能尽享夫君打拼的大好河山,薄命的富察氏突染风寒,竟一病不起,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便撒手人寰……乾隆帝紧握玉床边垂下的酥手,凝视着富察氏苍白、安详、端庄沉静的脸庞,内心的悲痛不可名状。这个人生即将步入辉煌的男子与恩爱发妻携手一生的祈愿就此终结!
“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日后我走了,请以‘孝贤’为谥,可以吗?”那日皇后的柔柔细语,此刻在乾隆的耳边久久回荡,他怆然落泪,追谥自己最爱的女子“孝贤皇后”,了她人生中最后最美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