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穿赿成赢政统一全球 > 第8章 :威慑赵国

邯郸城外的漳水河畔,赵国的边防军正紧张地巡逻。对岸的秦军大营连绵数十里,旗帜如林,鼓声日夜不息,连河水都仿佛被震得微微颤抖。赵军士兵握着长矛的手沁出冷汗——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集结,那黑压压的阵列,像一片会吞噬一切的乌云。
一、陈兵边境:威慑先行
韩国灭亡的消息传到邯郸时,赵王丹正在宫中宴请群臣。酒过三巡,探马闯进来报“新郑失守,韩王降秦”,记座瞬间死寂。相国平原君赵胜摔碎了酒爵:“秦灭韩如探囊取物,下一个,必是我赵!”
赵王丹连夜召集群臣议事,最终决定“增兵边防,联魏抗秦”。然而,他的使者还没走出赵国,秦国的大军已压境。
赢政命蒙恬率三十万秦军,进驻韩、赵边境的上党郡,每日在边界操练。秦军的骑兵方阵如墙推进,马蹄踏地的声音在数十里外都能听见;弩兵齐射时,箭矢能越过漳水,落在赵军的营前,示威之意昭然若揭。
与此通时,赢政的使者抵达邯郸,带来了他的口信:“赵若识时务,割让六城,秦赵可约为兄弟之国;若执迷不悟,韩之今日,便是赵之明日。”
赵王丹看着使者傲慢的神情,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当场发作。赵国虽有廉颇、李牧等名将,军力不弱,但韩国的速亡让他心有余悸。他只能含糊其辞:“割地之事,容寡人与群臣商议。”
二、小战示警:痛击边军
赢政看穿了赵王的拖延之计。他对蒙恬下令:“赵国倚仗军事实力,心存侥幸。你去敲打一下,让他们知道,秦军不仅人多,战力更胜一筹。”
蒙恬选择了赵国边境的光狼城作为目标。这座城池虽小,却是赵国西部的重要据点,由名将扈辄率军驻守。
秦军先是按兵不动,让赵军放松警惕。三日后的深夜,蒙恬亲率五千锐士,突袭光狼城的外城。秦军的连弩车在城外架设,箭矢穿透城门上的木板,压制住城头的守军;步兵则用云梯快速登城,与赵军展开巷战。
扈辄从睡梦中惊醒,仓促组织抵抗。但秦军的攻势太过迅猛,锐士们个个以一当十,不到天亮就攻破了外城。扈辄见势不妙,带着残部退守内城,却已损失了近万士兵,粮草辎重也被秦军缴获大半。
蒙恬没有强攻内城,只是下令焚毁外城,然后撤军回营。临走前,他让人在城下竖起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秦不伤百姓,只诛顽抗者。若赵王不降,下次便是邯郸。”
三、赵廷震动:被迫服软
光狼城战败的消息传回邯郸,赵王丹召集的朝会变成了一片争吵。
-
主战派以廉颇为首,主张“倾全国之力,与秦决一死战”,认为“秦军虽强,我赵军善守,未必会输”;
-
主和派则哭谏:“韩国之亡,不过半月。光狼城一日即破,秦军战力远超想象,若硬拼,国将不国!”
赵王丹看着两派争论,心中更加犹豫。他派去魏国求援的使者带回消息:魏王畏惧秦国,只愿“口头声援”,不肯出兵。这一下,赵国彻底陷入孤立。
此时,蒙恬又率军攻下了赵国的两座边城,斩杀赵军三万。赵国的国库因连日增兵,已出现空虚,百姓的徭役也陡然加重,民间怨声载道。
赵王丹终于撑不住了。他派平原君为使者,前往秦军大营求和,答应割让六城,并派王子入秦为质。
蒙恬将求和书快马送回咸阳。赢政看着竹简上赵王的亲笔签名,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割地只是权宜之计。赵国的骨头,还得慢慢啃。”
他给蒙恬回令:“接受赵国的条件,撤兵回国。但要留下一支军队,驻守上党郡,监视赵国动向。”
四、暗流涌动:备战未停
秦军撤退后,赵国上下松了一口气,却也弥漫着屈辱的气氛。赵王丹表面上臣服,暗地里却加紧备战:
-
召回镇守北方的李牧,让他训练边军,防备秦军再次南下;
-
廉颇则负责加固邯郸的城防,挖掘护城河,囤积粮草;
-
赵国的工匠们也在加班加点打造兵器,誓要一雪前耻。
这些动向,都被秦国的密探一一传回咸阳。赢政对此早有预料,他对李斯说:“赵国是块硬骨头,威慑只能让他们暂时低头,要想彻底收服,还需一场大战。”
李斯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我们可趁赵国割地求和的时机,休整军队,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便可一举灭赵。”
赢政望向北方,目光深邃。知道,与赵国的决战迟早会来,而那将是统一六国路上,最艰难的一场硬仗。但他有耐心,也有信心——秦军的剑,已经磨得足够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