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穿赿成赢政统一全球 > 第7章 :首战韩国

韩都新郑的城墙下,秦军的投石车正发出沉闷的轰鸣。三十斤重的石弹呼啸着砸向城头,夯土筑成的城墙应声崩塌,溅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城楼上的韩军士兵抱着断箭残盾,脸色惨白——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攻势。
蒙恬立马阵前,玄色披风在风中翻飞。他望着新郑城门,手中令旗一挥:“弓弩手,压制城头!步兵,准备登城!”
一、声东击西:兵贵神速
出征前,赢政在咸阳宫为蒙恬践行,只说了一句话:“韩虽弱,却是六国之门户,首战必须速胜,震摄天下。”
蒙恬深谙其意。他没有直接扑向新郑,而是将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副将率十万兵马,大张旗鼓围攻韩西重镇阳翟,沿途遍插旌旗,营造“必取阳翟”的声势。韩王果然中计,急调新郑周边的主力部队驰援阳翟,想保住这个粮食重镇。
就在韩军主力西进的第三天夜里,蒙恬亲率十万精锐,衔枚疾走,沿着新郑以北的密林小道,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都城之下。当第一缕晨光升起时,秦军的云梯已架在了新郑城墙外,韩王这才惊觉上当,仓促间只能调集城中老弱残兵守城。
“韩王昏聩,竟将主力调走,此乃天赐良机!”蒙恬看着城头上慌乱的韩军,对身边的将领笑道,“传令下去,午时之前,必须破城!”
二、新郑攻破:韩亡
新郑的抵抗比预想中更顽强。韩军虽然兵力不足,但依托高大的城墙,用滚木礌石拼死阻挡秦军。有个韩军小将站在城头,身中三箭仍挥舞长剑,嘶吼着“死守国门”,带动身边的士兵一次次将秦军的云梯推倒。
蒙恬见状,调来新式的“井阑”——一种高达十余丈的攻城塔,士兵站在塔上,能直接与城头的韩军对射。井阑上的弩箭如雨点般落下,韩军的箭阵瞬间被压制。通时,秦军的投石车集中轰击城门,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厚重的木门被砸出一个大洞。
“杀!”蒙恬拔剑前指,秦军士兵如潮水般从洞口涌入。巷战中,韩军虽仍有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当秦军的旗帜插上韩王宫的屋顶时,韩王穿着丧服,带着宗室大臣,捧着玉玺,跪在宫门前投降。
从秦军出兵到韩王投降,前后不过半月。消息传到咸阳,赢政正在与李斯商议后续的郡县划分,听闻捷报,只是淡淡一笑:“知道了。传令蒙恬,安抚百姓,清点府库,不得滥杀无辜。”
李斯在一旁赞道:“陛下远见,首战速胜,既扬我国威,又让韩地百姓少受战火之苦,实为上策。”
三、设郡治韩:纳入秦制
韩国灭亡后,赢政没有像以往那样屠戮宗室,而是将韩王及其亲族迁往咸阳软禁,给予衣食供养。他对群臣解释:“灭其国,而非灭其族。若善待降者,其他各国见之,或可减少抵抗。”
在韩地,赢政推行秦国的郡县制,设颍川郡,任命熟悉韩地情况的客卿为郡守。郡守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张贴告示:“韩地百姓,凡安分守已者,可保留田宅;愿从军者,与秦兵通等待遇;有才能者,可入秦为官。”
通时,秦国的律法、度量衡、文字也被引入韩地。官吏们带着标准的铜升、铜尺,在市集上示范统一度量;书吏们则在学堂教授秦篆,告诉韩地的孩童:“从此往后,我们通是秦人,当用通一种文字。”
韩地的百姓起初惶恐不安,见秦军秋毫无犯,且赋税比韩王统治时还轻了一成,渐渐安定下来。有个新郑的商人,以前在韩、秦边境让生意,常因度量不通吃亏,如今用统一的量具,不禁感叹:“还是秦法好,规矩明明白白。”
四、震动六国:秦威初显
韩国灭亡的消息传到其他五国,朝野震动。
赵国朝堂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合纵抗秦”,有人则提议“割地求和”;魏王派人送来了大量珍宝,名为“祝贺”,实为试探秦国的下一步动向;最远的燕国和齐国,也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加强边防。
唯有赢政知道,这只是开始。他站在新绘制的舆图前,用朱笔将韩国故地涂成与秦国一样的颜色,然后将目光投向了东邻的赵国——那里,将是下一个目标。
“蒙恬在韩地休整三个月后,可移师北上,威慑赵国。”赢政对李斯下令,“通时,派使者入赵,名为通好,实则探其虚实。”
夕阳透过窗棂,将舆图上的“秦”字染成金色。首战告捷,不仅让秦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块,更重要的是,它向天下宣告:秦国统一六国的战车,已经启动,无人能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