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里一个响晴的午后,太学明伦堂那对足有两丈高的厚重木门竟吱呀一声被两列黄门内侍合力推开。尘封日久的霉味混着干透的墨香,被涌入的气流卷起,懒洋洋浮在雕花窗棂射进的几缕光柱里,上下翻飞。
太学要重设“格物科”!
这炸雷般的消息在汴京纸醉金迷的旋涡里只滚了半日,便在这座象征着天下文脉的庄严院落上空,引燃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凌泉一身青色澜衫,几乎被淹没在堂前那片令人窒息的朱紫人堆里。苏月白悄然立在他身侧,湖水绿的襦裙是这片凝重里的唯一一抹亮色。她面上瞧着沉静,交叠在腹前的指尖却在轻微捻动,泄露着内心的波澜。凌云缩在范仲淹身后那位侍卫大汉的影子里,好奇得有点过分,探头探脑,目光在那几个端坐上位、面色如沉水的老者身上来回溜达,活像只警惕又忍不住偷窥的松鼠。
范仲淹一袭麻布常服,坐在主位,双手置于膝上,指节微微突起。他身边那位须发皆白、身形干瘦的老者,名震天下的太学博士吕颐浩,此刻却微阖着双目,只有颌下一把稀疏的白须随着几不可察的呼吸轻微起伏。那姿态,却比任何暴怒都更具压迫感,仿佛一张引而不发的硬弓,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
沉默像被投进滚油的水滴,在无形的焦灼上嘶嘶作响。
终于,吕颐浩的眼皮掀起一道细缝,那目光浑浊,却沉淀着一种近乎刻薄的清醒。他枯瘦的手指在紫檀木的椅靠上轻轻叩了一下。
“哗啦——”
一只青釉冰裂纹茶盏被猛地扫落在地,脆裂声格外刺耳,飞溅的瓷片混合着滚烫的茶汤泼在澄泥金砖上,腾起一小片狼狈的白气。那半盏残茶,泼污了侍立在旁、一脸惶然的翰林院编撰陆世元簇新的官靴下摆。
“重设格物?”吕颐浩的声音带着风烛残年特有的沙哑,但那沙哑之下,字字清晰如金石掷地,“重蹈百工误国之覆辙乎?奇技淫巧,雕虫小技!皓首穷经方是大道!吾辈士人,当以圣贤微言大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钻研这些机巧之物,轻则玩物丧志,虚掷光阴;重则…则如当年新莽铸铁铸钱之祸,穷竭民力,动摇国本,此乃亡国之兆!亡国之兆!”
他枯瘦的手指戟指前方,仿佛要戳穿这虚幻的提议,直抵其背后所谓“祸心”。唾沫星子激荡在透过高窗斜射的光柱里,清晰可见。他身侧几位老儒或捻须颔首,或干脆闭上眼,如同入定,唯有眉宇间那份凝固的厌恶和不屑始终如一。后排站着的大批青年士子,脸上则是赤裸裸的怀疑与毫不掩饰的嘲讽,目光锐利地切割着凌泉身上那件显得过于朴素的青衫。
凌泉胸口仿佛被塞进了一块吸满凉水的粗麻布,又沉又冷,堵得难受。苏月白的手心无声地覆在他紧攥的拳上,传递来一丝暖意。范仲淹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盏,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水面不存在的浮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