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记忆之烬 > 第2章 收容所的灰烬
上午九点零二分,陈砚蹲在城西收容所的警戒线外,第七次数完地上的碎玻璃。
一共287片。最大的那块边缘沾着暗红色的涂料,和收容所外墙上“记忆即力量”的标语颜色一致。昨夜的爆炸在墙面炸出个半米宽的洞,露出里面的钢筋,像根生锈的肋骨。几个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废墟,金属探测器发出“滴滴”的声响,在瓦砾堆里翻找着什么。
“新来的?”旁边递过来半块面包,是个留着寸头的男生,校服上别着“城西三中”的校徽,胸前的监测仪是黑色的——这是“记忆适应者”的标识,万里挑一的幸运儿,能像正常人一样过滤无关记忆。
陈砚接过面包,指尖触到男生校服口袋里的硬物,形状像枚硬币。“你怎么在这?”
“我哥以前住这儿。”男生咬了口面包,眼神扫过废墟,“编号734,三个月前变成‘活档案’了,只会重复说五岁那年在幼儿园抢玩具的事。”他顿了顿,突然笑了,“其实挺好的,至少不用记得我嫂子跟人跑了,他哭得像个傻子。”
陈砚的喉咙发紧。“活档案”是收容所里最绝望的存在,大脑被单一记忆片段占据,像卡壳的磁带。他想起王奶奶总对着空牛奶盒念叨孙子,说不定哪天也会变成这样。
“昨晚爆炸前,你听到什么了吗?”他追问。
男生往嘴里塞面包的动作顿了顿,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凌晨一点十七分,收容所的警报响过一次,不是爆炸警报,是‘遗忘者’预警。听说有人看到个穿黑风衣的女人,站在楼顶,周围三米内的监控全失灵了——就像被什么东西擦掉了一样。”
“擦掉?”
“嗯,像用橡皮擦掉铅笔字。”男生用手指在地上划了个圈,然后擦掉,“有人说‘遗忘者’能释放‘记忆迷雾’,让周围的人暂时忘记正在发生的事。你想啊,要是能忘记那些糟心事……”
他的话没说完,警戒线内突然传来骚动。两个工作人员抬着个盖着白布的担架走出来,布单下露出一只手,手指蜷曲,像是死前攥着什么东西。陈砚的心跳漏了一拍,那只手的虎口处有块月牙形的疤——和父亲的一模一样。
他几乎是本能地冲过警戒线,被工作人员拦住。“让开!”他嘶吼着挣扎,记忆碎片再次涌来:十岁那年父亲教他削铅笔,刀片划到虎口,血滴在练习本上,父亲用嘴给他吮吸伤口,胡子扎得他脖子发痒。
“先生,请配合!”工作人员的对讲机在响,“发现疑似‘遗忘者’遗留物,立即封锁现场!”
陈砚的目光被担架旁的证物袋吸引。袋子里装着半张烧焦的纸条,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第三批‘锚点’已激活,目标……”后面的字被烧没了,但“锚点”两个字像针一样刺进他的眼睛——这是记忆监测仪的核心技术术语,只有官方研究人员才知道。
“那是什么?”他指着证物袋。
工作人员脸色一变,迅速用黑布盖住袋子。“无可奉告。”
陈砚被推搡着退到警戒线外,男生拽了拽他的胳膊:“别冲动,‘记忆维稳局’的人快来了。”他往陈砚手里塞了个东西,“这个给你,我哥藏的,说能找到‘真相’。”
是枚铜制钥匙,形状古怪,像只展翅的鸟。陈砚认出这是收容所档案室的钥匙——他在父亲留下的旧照片里见过,照片上父亲站在收容所门口,手里攥着的正是这枚钥匙。
“你哥……”
“他以前是这里的医生。”男生的声音压得极低,“三个月前突然变成‘活档案’,我怀疑和‘锚点’有关。拿着钥匙去档案室,第三排书架,找标着‘0’的盒子。”
远处传来警笛声,比刚才更近了。男生拍了拍陈砚的肩膀,转身混进围观人群,校服上的黑色监测仪在阳光下闪了闪。陈砚握紧钥匙,金属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突然想起父亲照片里的背景——收容所楼顶的避雷针,形状和这枚钥匙惊人地相似。
他转身走进巷弄,把钥匙藏进怀表的夹层里。表盖内侧的“遗忘是上帝的礼物”被钥匙硌出个浅痕,像道新的记忆锚点。
走到巷口时,手机突然震动。是条陌生短信,只有一个地址和时间:“老钟表店,下午三点,带怀表来。”
陈砚的心跳骤然加速。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怀表,金属表面还留着他的L温。发信人是谁?怎么知道他有怀表?无数疑问涌上来,却被另一个念头盖过:或许这就是找到“自然遗忘”的线索,就像男生说的,像橡皮擦掉铅笔字,不刻意,不费力。
他抬头看了看天,乌云正在散开,露出一小片湛蓝。这让他想起十二岁那个暴雨后的下午,父亲把他扛在肩上走过积水的街道,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在水洼里碎成一片金。那时侯的记忆里,没有争吵,没有眼泪,只有温暖的阳光和父亲的笑声。
原来有些记忆,就算不刻意忘记,也会被更温暖的画面覆盖。
陈砚握紧怀表,朝着老钟表店的方向走去。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但至少有个地方可以去,有个线索可以追,总比在每个凌晨四点被十七年前的蜡笔刺痛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