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莫非道士做了皇帝? > 第二章 西苑定基
殿内的人退得干干净净,只剩下郭敬伟与黄锦。鎏金香炉里的安神香还在袅袅燃烧,将空气熏得越发沉闷。郭敬伟靠在床头,看着黄锦垂手侍立的样子,这人虽面带恭顺,眼角的余光却总不自觉地瞟向自已,显然还在为刚才那道迁居西苑的旨意犯嘀咕。
“黄锦,”郭敬伟开口,声音比刚才稳了些,“你跟在朕身边多少年了?”
黄锦一愣,连忙躬身:“回陛下,奴才自正德年间入侍,至今已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郭敬伟点头,原主的记忆里,黄锦确实算个忠心的,虽也贪些小利,却不像其他太监那般阴狠。他指尖在锦被上轻轻敲击,“你说,昨日那些宫女,为何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黄锦身子一缩,扑通跪在地上:“陛下息怒!那些逆婢是猪油蒙了心,受了邪祟蛊惑……”
“邪祟?”郭敬伟冷笑,“朕看,是怨气吧。”
他想起原主记忆里那些被强行灌入丹药、日夜不得安宁的宫女,想起她们苍白的脸和麻木的眼神。师父说过,“怨气聚则鬼魅生”,这宫墙里的怨气,怕是比三清山的雾气还重。
“起来说话,”郭敬伟放缓了语气,“朕不怪你。昨日之事,除了杨金英等十六人,还有谁被牵连?”
黄锦这才敢起身,低声道:“回陛下,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也被方皇后娘娘以‘知情不报’为由,打入了冷宫,昨日……已经赐死了。”
郭敬伟眉心一沉。端妃曹氏,原主还算宠爱的妃子,记忆里是个温顺的女子,怎么会牵连进去?他忽然想起刚才黄锦说“方皇后娘娘提议设坛谢恩”,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这后宫,怕也不是什么清静地。
“方皇后现在何处?”
“回陛下,皇后娘娘在坤宁宫为陛下祈福呢。”
“不必了,”郭敬伟淡淡道,“让她回自已宫里待着,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出来。”
黄锦眼睛猛地睁大,却不敢多问,连忙应道:“奴才这就去传旨。”
“等等,”郭敬伟叫住他,“先说说西苑的事。永寿宫现在是什么境况?里面的人都可靠吗?”
提到西苑,黄锦松了口气,连忙回话:“永寿宫是前年刚修过的,里头干净得很。伺侯的太监宫女都是老牌子,是陛下之前亲自挑的,手脚干净,嘴也严。只是……”他顿了顿,“只是里面的炼丹房,还有不少之前炼的丹药,以及陶仲文真人留下的法器……”
陶仲文,原主最信任的道士,就是他搞出那些乱七八糟的丹药。郭敬伟皱眉:“丹药全部清出去,找个偏僻的库房锁起来,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动。法器……留下吧,或许有用。”
他转念一想,又道:“再让人把朕书房里的《道德经》《庄子》还有医书都搬到西苑去,其他的杂书,暂时封存。”
黄锦一一记下,见陛下没有再问宫变的事,才敢小声说:“陛下,迁居的事,要不要请钦天监选个吉日?”
“不必,”郭敬伟摇头,“就今日下午吧,越快越好。”他一刻也不想待在这翊坤宫,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血腥味。
黄锦应声退下安排,殿内终于安静下来。郭敬伟靠在床头,闭上眼睛梳理原主的记忆。朱厚熜,十五岁登基,靠着“大礼议”之争牢牢抓住权力,年轻时也算精明强干,可这几年沉迷修道,心思全放在炼丹、斋醮上,朝政渐渐被严嵩钻了空子。
“可惜了……”郭敬伟轻叹。若这皇帝能把用在权谋上的心思分一半在治国上,也不至于闹到宫女弑君的地步。
正想着,忽然觉得一阵头晕,胸口发闷。他知道这是原主L内的丹药毒性在作祟,连忙按照师父教的法子,双手交叠放在丹田,缓缓吐纳。一呼一吸间,将L内的浊气慢慢排出,头晕果然缓解了些。
看来,这具身L的调理,得从长计议。
半个时辰后,黄锦回来复命:“陛下,都安排妥当了。方皇后娘娘已经回景仁宫了,西苑那边也收拾好了,车驾在宫门外侯着。”
郭敬伟点点头,撑着身子下床。黄锦连忙上前搀扶,却被他避开:“朕还没那么娇弱。”
他走到铜镜前,看着里面那张脸。二十多岁的年纪,眉骨高挺,眼神深邃,本该是英气勃勃的样子,却因为长期服药显得有些苍白浮肿。郭敬伟伸手抚上镜中人的脸颊,低声道:“从今天起,你就是郭敬伟了。好好活着,活出个样子来。”
换上一身素色的道袍——这是他让黄锦找出来的,比龙袍舒服多了——郭敬伟走出翊坤宫。宫门外,一队禁军整齐地站着,见他出来,齐刷刷跪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没有像原主那样昂首挺胸,只是淡淡说了句:“起来吧,护送朕去西苑。”
坐在平稳的轿子里,郭敬伟撩开轿帘一角,看着外面的宫墙。红墙高耸,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个巨大的囚笼。师父说,心不囚,身自安。他倒要看看,在这囚笼里,能不能修出真正的道。
到了西苑,果然比紫禁城清静得多。永寿宫不算大,却雅致,院里种着几棵松柏,还有一片小竹林,倒有几分三清山的意境。郭敬伟记意地点点头,对黄锦道:“不错。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朕的清修之地。”
他走进正殿,目光扫过四周,最后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海天旭日图》上。画得不错,却少了几分灵气。郭敬伟对黄锦道:“摘下来,换成《道德经》的拓片。”
“是。”
“还有,”郭敬伟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竹林,“以后朝堂的事,让内阁把奏折送到这里来。每日卯时送,午时朕批复下去。小事,你们按规矩办;大事,朕会召见内阁大臣。”
黄锦彻底明白了,陛下这哪里是要彻底不管事?这分明是要把朝堂搬到西苑来!他连忙跪下:“奴才明白!定当安排妥当!”
郭敬伟摆摆手,示意他退下。殿内只剩下他一人,他走到窗边,看着竹叶在风中摇曳。
“严嵩,夏言,徐阶……”他轻声念着这些名字,“还有蒙古的俺答,东南的倭寇……”
记忆里的历史洪流滚滚而来,他知道未来二十多年会发生什么。庚戌之变的屈辱,倭寇肆虐的惨烈,严嵩专权的黑暗……
“既来之,则安之。”郭敬伟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师父,您老说我尘缘未了,看来,这就是我的尘缘了。”
他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笔。笔尖饱蘸浓墨,却没有像原主那样写青词,而是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