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衣......里衣......他得寸进尺,顺杆上爬......他想得真美!
禾衣咬咬唇,丢下了刻刀,想捶他两记老拳!
......
青川还是留下了,他在雁青关没有旁的事,首要便是保护好陶娘子,以陶娘子的事为首要,所以官衙中新兵名册的事他派人盯得紧。
当日下午便在名册中找到了“陶坤玉”三个字,立时就查陶坤玉此时在哪个营,得知其如今是在赵鹤川麾下做了个火头军,安然待在军中,便是松了口气,忙将消息说给禾衣听。
禾衣知道弟弟如今是在军中做饭后,呆愣了一会儿,竟是笑出声来,想了想,她说:“挺好的,就让他待在军中做饭吧。”
青川想到那顽皮小子,不免为军中的兄弟们担忧一番,只盼他们不会吃了拉肚子!
“娘子要见他吗?”他又问。
禾衣问他:“一般小兵可以随意出军营吗?”
青川老实回答:“不能。”
禾衣拿出纸笔,“我给玉郎写一封信,麻烦你叫人传给他。”
这倒是不难,青川等禾衣写完信便叫来了府卫将信传过去。
却说陶玉坤是不会做饭的,可他身形瘦小,又不会武,这次赵家军招的新兵足够,才是将他划做火头军,他如今的任务便是煮汤蒸米饭。
他对赵家军向来是敬畏的,进了军中反而吃苦耐劳,学得用心,比起在家中的顽劣来像是换了个人,加上生得俊俏,很是有几分人缘。
傍晚时他刚蒸好米饭熬煮好一大锅汤,便被人叫出去,收到封信,他有些疑惑,可看到信封上的字时,一眼认出来是自己阿姐寄来的,开心地与伙夫头道:“我阿姐寄来的信!”
他迫不及待拆开信读,知晓如今禾衣就在雁青关后,又喜又忧,喜的是他与阿姐距离这般近,往后有事传信方便,忧的是,阿姐怎来了雁青关吃苦了,这儿可比徐州城还破呢!
陶坤玉又想起前些日子听说的赵霁云与公主的传闻,咬了咬唇,忙去借了纸笔来写了一封信问询,又叫那送信来的人传了回去。
就这般,姐弟二人倒是联系上了,禾衣自也不会与他多说与赵霁云的那些纠葛,只嘱咐他既在军营,便好好干活,莫要懈怠。
至于赵霁云要的里衣,第一日禾衣没动。
第二日,禾衣还是没动。
赵霁云走的第三日,青川便兴高采烈跑进院子来。
“娘子!公子写信来啦!”
禾衣那时正在雕玉,呆了一呆,偏头认真问铜书:“可是我记错时间了?他不是才走三日?”
铜书不语,默默开始研墨。
青川将信交给禾衣,禾衣本以为只是薄薄一封信,不承想,竟是厚厚一封,她想拆开来看,青川却说:“公子说了,娘子看信时最好屋里没旁人。”说罢,他朝铜书使了个眼色。
铜书立刻拉着麦黄就往外去。
门开了又合上了。
禾衣盯着这信看了会儿,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