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6章  黑暗皇城
“其二,如果老爷子还是我行我素,我可以直接返回太原。”
“其三,无论局势如何演变,你都要站在我这边。”
朱棡略作沉吟,随后将条件娓娓道来:“回京之后,我会交还统领山西兵马的大权。不过,若你不同意我的要求,此事便无从谈起。”
“我同意你的提议。”
朱标毫不犹豫地一口应下。
“很好。”
“明天我就把兵符送回朝廷,让你父亲重新挑选合适的人选赴山西领军。”
朱棡言简意赅,直接点头。
“山西兵权依旧归你掌管,这是朝廷商定的结果。毕竟在老爷子心中,他更信任你而非外人。”
“但这回山西怕是要经历一番变动,否则那些老臣不会安心。委屈你了。”
朱标先摆摆手示意不必,再拍拍朱棡的肩膀说道。
“明天我就发信太原,让他们暂时接管军务,待朝廷调整完毕。”
朱棡凝视着朱标郑重其事地说:“可朝廷不得动我的兄弟,他们都是与我并肩驰骋草原的生死之交,任何人休想动他们一根手指。”
“太原属于你的封地,朝中大臣不敢太过放肆,只求尽职尽责罢了。”朱标颔首表示理解。
“另外,我要召回汤鼎、邓镇以及晋王府的一百名亲卫。”
朱棡嘴角扬起一丝笑意,转向朱标说:“到时候,我送你一个惊喜。”
---
“什么惊喜?”
朱标饶有兴致地问朱棡。
“是一支百人的隐龙卫。”
朱棡目光微冷,随后笑着对朱标说道。
“隐龙卫?”
“这隐龙卫又是什么?”
朱标满眼疑惑地问道。
“隐龙卫,是我纵横草原的利刃,亦是我花了一年时间精心培养的死士暗卫。”
“他们擅长隐匿、潜伏、刺杀、侦查和绘图,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暗卫。”
“平日里,我把他们分散藏匿在太原,扮作寻常百姓,默默无闻,无人识破他们的真正身份。”
“一旦形势突变,一声暗号即可让他们迅速汇合,执行各种秘密任务。”
“无论是保护我的安危,还是潜入敌阵绘制地图、刺探情报、暗中击杀,都可从容应对。”
朱棡说到这里,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隐龙卫是他来到大明后的得意之作,即便洪武十五年出现的锦衣卫也无法超越隐龙卫,对此他深信不疑。
“我懂了。”
朱标沉思片刻,随即转向朱棡道:“这与先父创立的锦衣卫有些相似。”
“哦?锦衣卫?什么锦衣卫!”
朱棡瞳孔微缩,满是惊讶地看着朱标,内心泛起疑惑。
难道因为他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变化?
按理来说,锦衣卫应在洪武十五年由朱元璋设立,用来加强皇权和监控朝野。
可现在,锦衣卫这个名字竟然提前出现在洪武九年。
然而从头到尾,他并未做出什么重大举动,历史怎么会偏离如此之远?
“你三年未归朝堂,自然不清楚此事。”
“锦衣卫本就是先父的仪鸾司,只因仪鸾司过于显眼,才改了名,这才有了锦衣卫。”
“至于锦衣卫的功能,便是监察天下,监督百官,简单说来就是父亲的眼睛。”
“不过,这并不包括你的隐龙卫,毕竟隐龙卫监察的是国家重臣,即便犯法,也需经过审判才能处置。”
朱标将锦衣卫的职责全盘托出。
“原来是这样。”
朱棡心头的迷惘渐渐消散,点头思索,终于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洪武十五年虽被记录为锦衣卫成立之时,但这不代表在此之前它便不存在或没有雏形。或许那时的锦衣卫只是初具规模,主要负责暗中监控官员。还未发展到后来集情报、执法与军事于一体的庞然大物,也不似后世那样让人闻风丧胆。
作为太子的朱标接触锦衣卫也是顺理成章。毕竟他是皇位继承人,必须对任何可能动摇皇权的因素保持敏感,而锦衣卫显然是对抗潜在威胁的有效工具。
“暗中监视又能怎样?贪官依然会贪,百姓依旧受害,最后还得由朝廷收拾烂摊子,这样做有何意义?”朱棡摇头说道。
“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即便皇帝有了这些耳目,有了确凿证据,也不能随便抓人审问。一旦让大臣察觉,再想搜集证据可就难如登天了。所以锦衣卫的存在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到现在皇帝也没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朱标叹息着说道。
“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棡饶有兴趣地转过头看着朱标,“为何不问我?”
“哦?你有什么想法?”
听到这话,朱标眼前一亮,立刻看向朱棡,“别卖关子了,快说。”
若是真有这样的好法子却无法清除那些贪官污吏,那朱标真要挥泪斩马谡了!
“废话。”
朱棡翻了个白眼,低声说道。
“你不如公开锦衣卫的身份,向朝廷宣布设立锦衣卫,专门用来监察天下官员。”
“特赐锦衣卫专断之权,可绕过中书省及六部,直取嫌犯,审问无赦,无论皇室勋贵。”
“另设镇抚司,开诏狱,专司捉拿惩处罪臣,不论官阶,一律平等,尽归锦衣卫管辖。”
“圣旨一下,便可拘押囚禁,跳过所有制约,唯皇命是从。”
“设总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由长辈统领,称作天子近卫、朝中爪牙。”
“此法既能让贪官无处藏匿,又能警示违法官员。”
“说到兼顾各方利益,世上并无完美之策,我此举只为黎民,而非文武百官。”
“我认为,若权力不能为民众服务,则非真权力。莫因顾虑而令百姓艰难度日。”
朱棡目光微动,转向朱标说道:“要知道,水能养舟,也能覆舟,得民心者方能保大明江山。”
朱标听罢,沉思良久,眼神复杂,内心更是波澜起伏。
这份复杂或许源于些许自卑,面对如此出色的弟弟,怎能不感到逊色?
为何?
不过一番言语,朱棡已然完善了锦衣卫的职责范围,这样的才智,恐怕连先祖都会为此辗转难眠。
但朱标对锦衣卫的认知却愈加明确,朱棡所言属实,锦衣卫监督百官,又何必隐藏于暗?
难道是担心暴露目标?
难道要永远容忍那些贪腐官员?
这自然不可能。
不如将锦衣卫置于明处,让文武百官皆有警醒,戴好紧箍咒,不敢以身试法!
同时,锦衣卫的存在也能起到暗示作用,聪慧的大臣应当能领悟其中深意。
今日的警告已是极限,若胆敢继续触犯王法、挑衅律条,迎接他们的只有锦衣卫的利刃!
------------
“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就你最聪慧?”
听罢朱标的评价,朱棡稍作沉思,便回过头对朱标说道:
“你是当局者迷,若给你足够时间,你也定能悟透其中奥秘。”
朱棡轻哼一声,摇摇头道:“我就当你在称赞我好了。”
朱标淡然一笑,挥了挥手道:“锦衣卫尚有不足之处,我会再思索一番,改日写成奏折送你。”
正说着话,朱棡忽然又转向朱标说道:“所以先莫要告知父亲,等几日后,我们一同前去拜见他。”
朱标点头应允。
接着,朱棡补充道:“锦衣卫问世之事,朝廷那边,全权交由你处理即可。”
因为父亲身为天子,不便主动提及锦衣卫;而作为储君的朱标,也因身份特殊,不宜率先提出此事。
“你从小替我背了不少黑锅,这次既然锦衣卫由你完善,那这个黑锅就该由你承担。”
见朱标点头认可,朱棡笑着看向他道:“老三,你无需刻意自损名誉,大家都信任你。”
不料,朱标却皱眉摇头道:“锦衣卫的设立,我已有打算,无须劳烦自家兄弟替我遮掩。”
率先倡议设立锦衣卫,这无疑会激怒所有朝臣,等同于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
尽管朱标内心感激朱棡的好意,最终还是婉拒了他的建议。
“你有何想法?”朱棡挑眉问道。
朱标冷声道:“我担当太子,从不怕与群臣交恶,若有谁胆敢违逆,杀无赦!”
朱标眸间骤然掠过一丝阴沉之意。
即便还是原来的朱标,仁慈依旧,但他骨子里的果断狠辣,却丝毫不逊于那位老朱。
在历史长河里,由于太祖与成祖的光辉太过耀眼,人们往往忽略了懿文太子的手腕。
要知道,洪武三大案,哪一件不是朱标一手主导?就连最后的蓝玉案,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这样的储君,怎能说是软弱无能?
恰恰相反,朱标绝对是位深藏不露的角色!
“随你吧。”朱棡微微颔首,应对朱标释放出的强大气场。
“你还是考虑考虑如何应对明日的狂风骤雨吧。”
朱标却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说:“依照父亲的性格,今夜母亲怕是就知道东宫的状况了,你少不了挨训。”
“呵呵,我躲不过,难道你就跑得掉?”
朱棡冷眼看着朱标,嘴角勾起一抹嘲讽:“咱兄弟几个,加上二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这不是硬要把我拉下水吗?”
朱标瞪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几分埋怨:“我们是兄弟啊,你是兄长,总该替弟弟多想想。”
朱棡满不在乎地笑着,手臂依旧搭在他肩上:“以后别再提这事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终究会惹出麻烦。”
朱标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嘱咐道:“既然大业已成泡影,还提它做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头子请你吃顿炒肉解闷?”
朱棡没有反驳,只是轻轻点头,随后感慨道:“说实话,我对跟老头子对决,真没把握。”
“那你平日还嚷嚷着什么?”
朱标笑了笑。
从头到尾,他们心里都清楚,那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更别提成功了。
毕竟不论父子是否和睦,兄弟间是否友爱,单说朱元璋的战功,那可是史上唯一一位由南至北完成大一统的帝王。
开始时不过是一个破碗,却迅速席卷中原群豪,最终成就了一座大明。
这样的起点简直堪称地狱级难度,然而老朱却硬是完成了速推,以无可争议的姿态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为明朝奠定了稳固根基。
在朱棡看来,大明正统之气,无人能及朱元璋,无人能及明。
毕竟这样艰难的开端,即便是秦始皇重生,怕也不一定比得过朱元璋,尽管朱棡对嬴政同样钦佩。
仅凭这份能力,任凭历史如何变迁,朱元璋也足以位列皇帝前三。
“不过是和老爷子开玩笑罢了,若真要做什么大事,我岂会留在太原就藩?”
“你可别不信,以我的本事,虽不及老爷子,三年时间也足够让我在大明之外闯出一片天地,只是我不愿罢了。”
朱棡望向眼前的黑暗皇城,刚摇手笑了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