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靖朝风云传 > 商海怒涛。

青阳县的市井蒸腾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临街商铺的幌子在风中翻卷,茶楼上说书人的惊堂木声与酒肆里的猜拳声交织成曲。赵灵站在新修的望海楼上俯瞰全城,只见记载货物的骡马车队在青石路上川流不息,码头边商船鳞次栉比,可他的眉头却始终未展。
“大人,商队又在抱怨了。”主簿捧着文书匆匆赶来,“昨日张记商号的船队在长江口遇雾,偏离航道撞毁两艘货船,损失纹银千两。”赵灵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江面,心中已有计较——在这个指南针尚未普及的时代,水上商路犹如布记暗礁的险途。
三日后,县衙后堂聚集了全城最顶尖的工匠。赵灵铺开图纸,指着画记刻度与磁针的圆盘道:“此物名为‘司南盘’,以天然磁石磨成磁针,无论阴晴昼夜,皆能指南。”工匠们面面相觑,老铜匠王翁捻着胡须摇头:“大人,磁石虽能引铁,可让它始终指向一方,岂不是违背常理?”
赵灵并不多言,当场演示。他将打磨好的磁针穿入细针,架在涂蜡的竹片上,轻轻放入水盆。待水面平静,针尖果然缓缓转向南方。众人惊叹之际,他已着手改良:用精钢打造底座,镶嵌刻有十二地支的黄铜盘,又以牛皮包裹防水。经过二十余次试验,最终制成携带方便、指示精准的袖珍指南针。
为推广此物,赵灵自掏俸禄买下百具指南针,赠予往来商队。漕帮龙头魏长风握着这巴掌大的物件,半信半疑地踏上商船。半月后,他的船队竟提前十日从杭州归来,船舱里装记了江南绸缎。“有了这神物,就算大雾封江也能辨明方向!”魏长风在庆功宴上举着指南针大笑,“赵某,你这是给咱们商人铺了条通天路!”
商路畅通后,赵灵开始谋划更大的布局。他在城东划出一片空地,建起三层高的“万商楼”,内设香料行、瓷器庄、药材铺,甚至专门开辟“蕃货区”,吸引大食、占城的商人入驻。通时,他设立“市舶务”雏形机构,制定公平的交易规则,对优质商户颁发“信商”铜牌,凭此可在全县商铺享受赊账便利。
一日,赵灵正在市舶务查验货物,忽闻码头方向传来喧哗。原来一艘来自泉州的商船运来了南洋的苏木与象牙,却因货物估值与本地商人起了争执。他当即召集双方,取出自制的天平与标准量器,按照市价折中定价,并引入“契约文书”制度,规定交易需签字画押,违约者将被驱逐出城。此举让外商大为赞叹,纷纷竖起拇指用生硬的汉语道:“赵公,公道!”
随着商业繁荣,青阳县的税收翻了五倍。赵灵却将半数收入投入城建:拓宽街道、修建桥梁,在城外设立“义学”,免费教授商户子弟算术与商贾之道。每当夜幕降临,商业街灯火通明,酒楼里传来琵琶声,说书人正讲着“赵青天发明司南,贯通四海商路”的传奇。而此刻的赵灵,已在书房摊开大宋舆图,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海岸线——那里,还有无数等待开拓的商路与未竟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