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靖朝风云传 > 我必成大器

改良曲辕犁的成功,让赵灵在赵家庄声名远扬,可他心中始终怀揣着更大的抱负。彼时大宋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边疆战事不断,赵灵深知仅靠改良农具无法改变大局,唯有入朝为官,才能从根本上推行变革。听闻科举取士在即,他毅然决定赴京赶考。
备考期间,赵灵将现代知识与宋朝典籍融会贯通。他白天帮村民耕作,夜晚则在油灯下研读经史。凭借对宋朝历史、政治制度的熟悉,他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常常独辟蹊径,既符合科举要求,又融入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他还着重研究了宋仁宗时期的时政热点,分析西北边患、财政危机等问题的根源与解决之道,将自已的见解整理成文,反复推敲打磨。
科考当日,汴京贡院外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学子怀揣着梦想与忐忑踏入考场。赵灵沉稳地走进考棚,展开试卷。题目正是“论当今治国之策”,这正中他下怀。他提笔疾书,从土地制度改革谈到军事制度创新,从鼓励商业发展谈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他以改良曲辕犁为例,阐述技术革新对民生的促进作用;又以历史上的兵制变迁为鉴,指出宋朝兵将分离制度的弊端。文章逻辑严谨,观点新颖,既有对经典的引经据典,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
放榜之日,贡院外墙围记了翘首以盼的学子。赵灵在人群中挤了许久,终于在榜单中部看到了自已的名字。中举的喜讯迅速传遍赵家庄,村民们敲锣打鼓,为这位带领他们改良农具的年轻人庆贺。而赵灵并未沉浸在喜悦中太久,很快便开始为下一阶段的殿试让准备。
殿试在皇宫大殿举行,宋仁宗亲自监考。面对天子,赵灵不卑不亢,对答如流。当被问及如何解决西北边患时,他提出“屯田固边、以战止战”的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推行军屯制度,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既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又能增强边境防御力量;通时选拔优秀将领,加强军事训练,改变宋军战斗力低下的局面。宋仁宗频频点头,对这位年轻学子的见识和胆魄赞赏有加。
最终,赵灵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殿试,被授予县令之职,前往偏远的青阳县赴任。消息传来,赵家庄的村民们既为他高兴,又依依不舍。临行前,李长根拉着赵灵的手,老泪纵横:“灵娃,你是咱庄的骄傲!到了地方,可别忘了给大伙谋福利啊!”赵灵握着老人的手,郑重地点头:“李伯放心,我定会尽我所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带着乡亲们的期望,赵灵踏上了前往青阳县的路途。他知道,县令虽只是芝麻小官,却是实现自已抱负的。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将以自已的智慧和勇气,开启新的变革之路,书写属于自已的传奇记录,定要在这北宋世界中书写自已的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