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嗯了一声,此事算是揭过去了。
只要温贵妃不再利用孩子争宠,安分守己,就能继续当贵妃。
太后仿佛没听出皇帝和贵妃直接的龃龉,依旧笑道:“温贵妃一直都很孝顺,又生育有功,有孩子承欢膝下,哀家高兴得很!”
“开宴吧,瞧着就很热闹,人年纪大了,就喜欢热热闹闹的。”
流水似的御膳端上桌,多是蒸煮之类的菜肴,摆盘极致,寓意吉祥。
姜蘅芜挑挑拣拣地吃了两口,没有多难吃,但也不怎么好吃,幸好她在马车上已经垫了肚子了。
除了她,也没人挑拣菜色,大家的心思都不在用膳上。
舞姬入场,一身水红罗裙,广袖轻舞,如蝴蝶展翅,足尖踩着鼓点,裙摆怒放,金铃清脆作响,热闹又喜庆。
歌舞过后是一出戏曲,讲的是太祖皇帝开天辟地,承蒙天恩,建立辰国的事迹。
完整的戏曲很长,而且有许多个不同的版本,都是歌功颂德之作,皇室也鼓励这样的戏曲传播,所以在京城里经久不衰。
今日请的是戏剧大家梅先生。
宫宴上选的也是比较欢乐的片段,是太祖皇帝得胜归来,见到德仁皇后,帝后之间鹣鲽情深,互诉衷肠。
戏台上的名角唱得十分动情,台下的夫人小姐听得入迷。
侯夫人生怕箐箐听不懂,还贴心地给她解释,“梅先生是京城里有名的角,无论男女,他都能唱得惟妙惟肖。”
“今日他没有装扮上,但男声女声都能唱,听声音倒像是两人对话一般,男声高昂浑厚,女声婉转多情,实在是妙极。”
“梅先生的戏一票难求,这些天都没有登台唱戏,听说是在排新的唱词,想必就是为了给太后贺寿,今日之后,这出戏就要火遍京城了。”
古筝激昂,琵琶清越,鼓点阵阵,一道浑厚苍茫的男声唱道:
“十万金戈裂玄黄,血作山河万里疆。”
“狼烟靖后藏金剑,共理云鬓贴花黄。”
琴声悠扬,温婉典雅的女声唱道:
“烽烟尽处敛锋芒,自向桑麻问岁长。”
“莫叹沙场骨先冷,秧苗青处是余芳。”
乐声渐消,梅先生跪地行礼,高呼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满堂喝彩,高呼太后千岁,太后十分高兴,大声道:“好!唱得好!赏,重赏!”
皇帝听着唱词觉得耳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也道:“你能让太后开怀,朕心甚慰,来人,也赏!”
梅先生得了厚赏,跪地谢恩,很快就退下去了,但众人的讨论并没有停止。
“梅大家的唱功越发炉火纯青,真是如听仙乐,这唱词也好,不愧是大家。”
“我听着耳熟,好像是威远侯府的大姑娘作的诗文,你那日没去,你不知道,大姑娘点茶好,学问也好,卫国夫人喜欢得跟什么似的,连不离身的玉镯都赏给她了。”
“姜姑娘这是有大造化啊,等梅园一开,这唱词肯定火遍京城,姜姑娘诗才卓绝,还有人造势,肯定大有前程。”
有人酸溜溜道:“我看咱们也不用忙了,能让梅先生写进唱词,谁能比得过姜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