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再续前缘 > 第1章
2008年6月5日,清晨六点十七分。
江城老城区,青石巷十二号,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红砖居民楼三楼最西头。我躺在一张铁架床上,猛地睁开了眼。
胸口像压了块水泥板,呼吸不畅,脑袋嗡嗡作响。梦里最后的画面还在眼前晃——父亲躺在ICU病房,身上插满管子,监护仪上的数字一条条归零。我跪在门口喊他,没人应。再后来,一群穿黑衣服的人踹开家门,把母亲按在地上,撕掉最后一张还款通知单。
我掐了自己一把,胳膊上立刻浮起一道红印。
疼。是真的。
我坐起来,环顾四周。铁架子床锈迹斑斑,床头贴着一张泛黄的“清华梦”纸条,字是我写的,歪歪扭扭。墙角有个掉漆的五斗柜,上面放着半瓶止咳糖浆和一盒没吃完的消炎药。墙上挂着一块手写倒计时牌,用红笔写着:“距高考还有2天”。
我没死。我回来了。
我低头看自己的手,瘦,指节发白,指甲缝里还带着点黑泥——这双手,三年后会在工地搬砖时裂出好几道口子。但现在,它属于一个高三学生,十七岁,体重不到一百斤,脸上没肉,眼窝深陷,活像被生活提前榨干了油水。
我下意识摸向枕头底下,手指碰到一本硬皮病历本。这是父亲的医疗记录,前世我一直带在身边,直到烧成灰都没撒手。
翻开第一页,日期清清楚楚:2008年4月17日,江城市第一医院,诊断结果是肝癌晚期。
没错,时间对上了。
我继续往夹层里掏,指尖忽然碰到了几张折得整整齐齐的A4纸。
拿出来一看,标题是“民间借贷合同”,打印字体工整,落款写着“利丰投资有限公司”。借款人签名处,赫然是父亲的名字,下面还摁着红色手印。
第一份合同金额十五万,借款日期5月3日;第二份十三万,5月12日;第三份十万,5月28日。合计三十八万元。
利率栏写着:日息百分之三。
我盯着那串数字,脑子“轰”地一下炸开。
日息百分之三,意味着每天光利息就得一万一千四百块。一个月下来,利滚利能翻到百万以上。这不是借钱,是往火坑里跳。
我记得很清楚,前世这时候,我还以为家里只是欠了几万医药费。父亲一直瞒着,母亲也只说“周转一下”,谁也没告诉我具体数额。等我知道的时候,催债的人已经堵在学校门口,拿喇叭喊我名字,逼我还钱。
我把合同一张张叠好,塞回病历本夹层,放回枕头下。动作很轻,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厨房传来锅铲刮锅底的声音,接着是水龙头哗哗响。然后,一声压抑的咳嗽。
是妈。
她现在应该刚做完凌晨三点的保洁工作回来,在给我煮早饭。那份工作是在城东一家夜市大排档做收桌洗碗,十块钱一小时,干满八小时才八十块。她每天来回要坐两个小时公交,穿一双磨破底的布鞋。
锅盖掀开的声音之后,是一声极轻的抽泣。短促,像是意识到不对立刻咬住了嘴唇,但那一瞬间的崩溃还是漏了出来。
我坐在床沿,手指攥紧了校服裤边。
她不知道我已经醒了,也不知道我刚刚发现了那三张能把人逼疯的合同。她只知道今天是6月5号,后天就是高考,儿子要考试,不能受影响。
可她一个人扛不住了。
我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前世的画面——母亲跪在地上求对方宽限几天,对方一脚踢翻热水壶,烫了她的小腿;房子被强拆那天,她抱着父亲的遗像蹲在废墟旁,一句话不说;而我,站在人群外,手里攥着一张没来得及交的志愿表。
这一次,我不想再当个只能看着的人。
我站起来,走到墙角那面斑驳的镜子前。镜面有道裂痕,正好从中间把我脸劈成两半。左边显得憔悴,右边更像饿了好几天的流浪少年。
我拧开冷水龙头,掬了一捧水拍在脸上。凉意刺进皮肤,脑子清醒了些。
镜子里的我嘴唇动了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一回,我不会再输。”
我不是什么天才,也没有突然觉醒系统或者预知未来的能力。我只是比别人多记得两年的痛苦。这就够了。
我打开书包,把课本塞进去。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每一本都旧得边角卷起,封面被胶带粘过好几次。书包拉链有点卡,我用力一拽,才合上。
出门前,我又看了眼床头的倒计时牌。
“距高考还有2天”。
字还是红的,可我知道,真正倒计时的,不是考试,而是那三十八万债务爆发的时间。
我拉开门,楼道里一股霉味混着隔壁人家的油烟气扑面而来。楼梯台阶边缘已经磨平,扶手锈得厉害,一碰就掉铁屑。
我一步步往下走,脚步很稳。
阳光照进巷口的时候,我已经走到了主街。路边早点摊冒着热气,有人在买豆浆油条,老板吆喝着找零。公交车靠站,乘客挤成一团。
我背着书包,朝着学校方向走去。
书包里装的是课本。
心里装的是债。
还有,一次必须改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