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宅子临水而建,推窗就是潺潺流水和摇过的乌蓬船。
空气是润的,带着水汽和花香,不再有京城那种挥之不去的压抑和刀刃气。
我开始学着打理舅舅分派过来的几家铺面,账本看得很快,决策下得果断。
掌柜们从最初的疑虑到后来的信服,不过月余。
舅舅笑着说,我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表哥也时常过来,带些新奇玩意,说说生意上的趣事,或是讨论时局。
他眼神清正,举止有度,从不越界半步,只恰到好处的关心和尊重。
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坐在茶楼里,和表哥一起听最新戏文,有时也会执笔给舅舅的新商路规划添几条建议。
日子过得很平静。
偶尔还会听到有关京城的消息。
盛家还是倒了。
军粮断供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朝廷降罪夺爵,抄没部分家产,虽未伤及性命,但曾经赫赫扬扬的将军府也沦为了过去。
慕容嫣在抄家前就卷了细软跑了,半途又被敌军抓回去当军妓。
据说这事过后,盛庭宇便一病不起,好了之后也是沉默寡言。
终日守着病重的老母亲,守着那座空荡破败的府邸,余生不愿再娶妻。
有人说,他常对着一个旧锦盒发呆,里头似乎是一件被墨污染的旧衣,还有几块碎玉。
风光无限的少年将军,最终活成了一道苍凉而模糊的影子。
我望向窗外,梨花落得如雪一般。
丫鬟送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纸张粗糙,字迹潦草而虚浮,歪歪扭扭的写着三个字。
“对不起。”
我拿着那封信,在窗边站了很久。
阳光暖融融的落在纸上,却照不亮那三个字的灰暗与沉重。
最终,我走到香炉边,拨开香灰,将信纸一角凑近旁边燃烧的线香。
火苗舔舐上来,迅速的将你微末的悔意和那不堪的过往一并吞噬,化作一小撮黑色的灰烬。
风从窗外吹来,将灰烬卷走,散落在各处,再无痕迹。
我回头,看向捧着信子花赶来的表哥。
“今年的信子开的极好,想着阿予喜欢,便摘了些回来。”
我低头,笑了。
“好,我答应你。”
他猛地一怔,然后脸上泛起红晕。
“真的?”
“嗯。”
听到我的答复,他开心的将我抱起连转好几个圈。
不到一年。
我们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他确实和盛庭宇不同。
他不仅记住我每个喜好,对我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也许真如舅舅所言。
他是个极好的人。
有幸他还在等我。
有幸我终得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