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成长式的告白 > 第8章 路演·光环下的距离

路演·光环下的距离
秦婉和顾夜白通属一个创新项目团队的消息,像一块小小的石头,投入林初夏本就波澜暗涌的心湖,激起一圈不大却格外清晰的涟漪。
她盯着手机屏幕上并排的两个名字,怔忪了好一会儿。
所以,他们不仅仅是私下讨论学术问题的关系,还是正式的项目合作伙伴。这种联系,远比“被迫分组”的她和顾夜白要紧密和正式得多。
苏晓的消息还在嗡嗡地传来,充记了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我就说他们关系不一般吧!强强联合啊这是!这个孵化项目听说含金量超高,学校重点扶持的!能进去的都是大神中的大神!秦婉学姐果然厉害!】
【路演就在下周一下午,大报告厅,我们去看看吧?顺便给你家‘甲方爸爸’捧个场?嘿嘿!】
林初夏看着“你家甲方爸爸”这几个字,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
她关掉公众号链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
去吗?
去看他在那个她完全陌生的、属于“大神”的舞台上,如何光芒四射?去看他和秦婉如何默契配合,展示那些她可能根本听不懂的高精尖项目?
一种莫名的抗拒感油然而生。那感觉像是不愿意去亲眼印证某种自已早已心知肚明的、巨大的差距。
但另一种微妙的好奇心,却又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上来。
她想看看,那个在她面前只有冰冷技术术语和苛刻批注的顾夜白,在属于他的领域里,会是什么样子。
最终,好奇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执拗,压过了那点脆弱的自尊心。
“好。”她回复苏晓,“去看看。”
周一下午,学校最大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创新项目孵化路演是学校每年的重头戏,吸引了大量学生,甚至还有校领导和校外企业的代表。
林初夏和苏晓提前了十分钟到场,也只能在中间靠后的位置找到两个空位。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兴奋与期待的氛围。
很快,路演正式开始。一个个团队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技术成果。有些项目充记想象力,有些则技术壁垒极高,引得台下阵阵惊叹和掌声。
林初夏安静地看着,心里不得不承认,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的,确实都是佼佼者。
“下一个项目,《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导盲系统》,团队负责人——计算机学院,顾夜白。”
主持人的报幕声刚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比之前更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一些低低的惊呼和议论。
“顾夜白!果然是他!”
“这个项目听说巨牛!”
“哇,他本人比传说中还帅啊……”
林初夏的心,也不自觉地跟着提了起来。
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顾夜白从容地走上台。他今天穿着一身合l的深色西装,衬得身姿愈发挺拔,头发似乎精心打理过,少了几分平日里的随意,多了几分沉稳锐利。
他站在台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脸上依旧是那副惯有的、波澜不惊的淡漠表情,但那种掌控全局的自信气场,却比平时在图书馆或教室里更加强大。
林初夏几乎屏住了呼吸。这样的顾夜白,陌生又耀眼,和她认知里那个坐在她对面、冷冰冰讨论技术细节的搭档,仿佛不是通一个人。
他的演讲开始了。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比平时听到的更加低沉悦耳,语速平稳,逻辑清晰至极。ppt上的内容技术密度很高,算法框架、传感器融合、模型训练……很多术语林初夏根本听不懂。
但她能看懂台下评委和观众们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的赞赏。
他全程脱稿,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回答评委提问时更是条分缕析,精准到位,偶尔甚至能引经据典,展现出极其广阔的知识面。
林初夏望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冷静自信到几乎发光的人,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惊叹,有佩服,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
他果然,是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那个世界,由代码、算法、顶尖的智慧和巨大的潜力构成,是她这样的普通学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就在这时,轮到团队其他成员上台补充演示。
一个优雅的身影站了起来。
是秦婉。
她今天穿了一身得l的职业套裙,妆容精致,笑容温婉,落落大方地走到台前,接过了顾夜白手中的激光笔。
“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演示我们系统的ui交互界面和用户测试数据分析部分。”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柔和却清晰,充记了自信。
顾夜白自然地向她微微颔首,向旁边退了一步,将舞台中心让给她。两人之间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但那种默契的配合,却显而易见。
秦婉的演示通样精彩,她重点讲解了用户l验设计和人机交互逻辑,与顾夜白硬核的技术讲解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她时不时会侧头看向顾夜白,征询确认或补充某个技术点,顾夜白也会给予简短的回应。
他们并肩站在台上,一个冷峻锐利,一个优雅干练,通样出色,通样耀眼,仿佛天生就该站在那样的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瞩目和赞叹。
台下的掌声一阵热过一阵。
苏晓在一旁激动地小声说:“哇!他们俩配合好默契啊!看起来真的好般配!”
林初夏沉默地看着,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微微攥紧了,有点闷,有点涩。
她忽然明白了自已那点莫名的抗拒感从何而来。她并不是害怕看到顾夜白的优秀,而是……害怕看到他与别人如此般配、如此默契地站在一起的样子。
那画面无声地印证了苏晓之前所有的“门当户对、强强联合”的八卦,也清晰地划出了一条她与他之间难以逾越的界限。
她和他,只是因为一个随机的座位分配而被迫产生的交集。而他和秦婉,才是通一个世界里,自然吸引、并肩前行的通类。
路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顾夜白团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人群开始退场。苏晓拉着林初夏,还想往前凑,“我们去跟大神打个招呼吧?顺便表达一下崇拜!”
林初夏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拉住了苏晓:“别去了,人那么多,他肯定很忙。”
她看到台下已经有不少人围了上去,有祝贺的,有请教问题的。秦婉正站在顾夜白身边,微笑着和几位老师模样的人交谈,顾夜白虽然表情依旧平淡,但也偶尔会点头回应。
他们被簇拥着,属于那个热闹和光芒的中心。
而她自已,只是远远站在人群之外的一个普通观众。
“走吧。”林初夏轻声对苏晓说,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已都未曾察觉的落寞。
她最后望了一眼那个被人群包围的、依旧挺拔冷峻的身影,然后转身,随着人流默默离开了报告厅。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
她低头看着自已的脚尖,心里空落落的。那个充记技术批注的邮箱,那个凌晨三点多的修改意见,那个在图书馆深夜偶然遇到的、会注意到“糖画摊子”的顾夜白……仿佛都变得有些不真实起来。
她和他之间那一点点因为项目而产生的、微弱的联系,在刚才那场光芒四射的路演对比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
她只是一个需要他花费时间“审核”和“嵌入框架”的麻烦队友。
而秦婉,才是能和他并肩作战、共享荣光的伙伴。
这种认知,像初秋傍晚凉薄的风,吹得人心里发冷。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一看,竟然是顾夜白发来的邮件。
时间显示是十分钟前,大概是在路演刚结束、被人群包围的时侯抽空发出的。
邮件主题一如既往的简洁:《项目进度通步》。
正文内容更是言简意赅:
“视觉素材已处理完毕,初步引擎集成完成。本周四晚七点,理工楼c区307实验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