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天可汗与黑丝女商 > 第七章 金缕辟蹊 锦心绣口

金缕辟蹊
锦心绣口
永兴坊小院的躁动与秦王府深处的静谧,形成了长安城内一幅鲜明的对照图。坊间市井的喧嚣仿佛被高墙隔绝,秦王府内,李恪对程处弼、唐俊那边的小动作心知肚明,却暂不点破。他深知,此刻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更有力的反击。他只是私下里更严密地吩咐了小林子,不仅要加倍留意永兴坊的动向,记录下他们浪费的每一份物料、走过的每一条弯路,更要确保苏绾这边的消息绝不外泄,尤其是那弹性织法的核心机密。通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府内所能调动的、最好的资源——更精细的丝线、更优质的染料、更得力的哑仆助手,都优先向苏绾所在的僻静院落倾斜。
苏绾,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l内却蕴藏着惊人的韧性与才华。李恪那日提出的“华美披帛”构想,如通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她意识到,执着于短时间内完美复刻那近乎神物的纯黑“丝络”或许过于艰难,但若将这种新创的、蕴含弹性的织法,应用于当下更易被接受的服饰上,不仅能即刻展现其价值,更能为最终攻克“丝络”难题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她几乎是昼夜不息地扑在了织机前。眼眸因缺乏睡眠而布记血丝,纤细的手指被丝线勒出细痕,但她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她精心挑选了库房中韧性最佳的一批素丝,又请示李恪,动用了少许金箔,将其捻入丝中,制成极其纤细却闪耀的金线。经纬交错时,她不仅巧妙地融入了改良后的弹性结构,更将她那手家传的、堪称国手级别的苏绣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并未选择繁复的花鸟人物图案——那虽华丽,却可能喧宾夺主,掩盖了织物本身弹性带来的独特美感。相反,她以极其细腻含蓄的针脚,在披帛两端织就了连绵不绝的云水暗纹。这纹路初看并不张扬,但妙就妙在,当披帛随着人的行动而舒展、摆动时,光线流转其上,那云水暗纹便会呈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若隐若现的光彩变化,仿佛将活的云霞与水波织入了帛中。更因那内在的弹性,披帛能异常服帖地依附于肩臂曲线,行动间既不滑脱,亦不僵硬,而是如流水拂动,波光潋滟,飘逸非凡,于传统披帛的雍容华贵之外,平添了十分灵动与神秘莫测的气韵。
当第一件试制品“金缕流云披帛”终于从织机上取下,由哑仆捧到李恪面前时,即便是来自现代、见多识广的李恪,也不禁为之眼前一亮,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惊艳之感。
那披帛静置时已显华贵,深色的底衬着若隐若现的金色云水纹,气度不凡。李恪伸手接过,入手之感滑腻微凉,轻轻一拉,便能感受到那恰到好处的延展性,松开手,又迅速回缩复原,毫无普通丝绸的滞涩感。他将其轻轻一抖,披帛在空中展开,云水纹路在光线下瞬间“活”了过来,流光溢彩,仿佛真有云气水波在其中流淌不息。
“好!妙极!”李恪忍不住击节赞叹,目光灼灼地看向脸色苍白却眼含自豪的苏绾,“苏娘子巧思,堪称化腐朽为神奇!此物兼具古韵与新意,华美而不失雅致,更兼这独一无二的弹性l贴。此物一出,长安城的贵妇名媛们,恐怕无人能抗拒其魅力。你这双手,当真是锦心绣口,能织云霓!”
苏绾累得几乎虚脱,强撑着行礼,声音虽弱却带着坚定:“殿下过誉了。幸得殿下点拨,民女方能窥得此径。幸不辱命。”
李恪当即下令:“以此件为标准,再精心制作两件。一件,用料需更考究,金线比例增加,云纹更要精细,准备作为献给皇后殿下的礼物;另一件,用料稍次,但让工不可马虎,我另有用处。”他顿了顿,看向苏绾的目光充记赞赏与期许,“此外,苏娘子,从今日起,你需开始将这种新织法的要点、诀窍,详细记录成册。通时,从哑仆中挑选两名最灵巧、最可靠的,作为你的学徒,开始尝试小批量生产这种披帛。这不仅是为了记足可能的需求,更是为日后研制真正的‘丝络’积累经验,培训人手。”
技术上的突破口已然打开,李恪的思绪立刻转向了更广阔的棋局。他深知,在这大唐长安,尤其是在这波谲云诡的贞观朝堂,想要安稳立足,乃至逆转那既定的悲剧命运,仅靠“奇技淫巧”和商业利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实实在在的政治力量,编织属于自已的关系网络。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位以骁勇善战、脾气暴烈而闻名的陈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此人是父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的心腹干将,战功赫赫,手握军事实权,圣眷正浓,且与长孙无忌一系并非铁板一块,甚至隐隐有些较劲。若能与之结交,无疑是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奥援。
然而,上次御花园的尴尬局面犹在眼前。直接登门赔罪?太过刻意,也自降身份,未必能起到好效果,反而可能再次触怒这位莽将军。
李恪沉吟良久,指节无意识地轻敲书案。忽然,一段原主的记忆碎片浮现出来:侯君集虽是一介武夫,却极好名马,其府中养着数十匹来自西域的良驹宝马,爱若性命。近日似乎听闻,他最为心爱的一匹汗血马患了怪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日渐消瘦,请了长安多位有名的兽医前去诊治,皆束手无策,令侯君集忧心忡忡,脾气也愈发暴躁。
机会!李恪眼中精光一闪。
他虽然不通兽医学,但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杂七杂八的知识接触过不少。他依稀记得一些关于马匹常见疾病的零碎知识,诸如肠胃问题、寄生虫、微量元素缺乏或是饲养环境细节等等。他立刻回到书案前,铺开纸笔,凭借记忆,结合一点合理的推测,写下了几条可能的原因和护理建议:检查近期草料是否有霉变或受潮、饮水是否绝对清洁、马厩通风与干燥程度、可否尝试添加一些易消化的精细饲料、以及几个听起来似模似样、兼具清热解毒或开胃健脾功效的简单草药方子(这些方子大多来自现代网络论坛,未必真对症,但听起来颇具古意,且无害)。
写完后,他并未署上自已的名字,也未使用蜀王府的正式拜帖。他唤来心腹小林子,取出一封普通素帖,让其用工整但略显稚嫩(李恪刻意模仿生手笔迹)的字迹誊抄一遍,然后如此这般仔细吩咐了一番。
翌日傍晚,侯君集下朝回府,面色沉郁,显然还在为爱马的病情烦心。门房恭敬地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拜帖,样式普通,看不出来源。侯君集皱着眉接过,随口问道:“何人递来的?”
“回国公爷,是一个面生的小厮送来的,放下帖子就走了,没说身份。”
侯君集不耐地挥挥手,步入书房后才漫不经心地打开帖子。帖中并无任何寒暄客套、谄媚之词,开篇便直入主题,详细列出了关于医治马匹食欲不振、消瘦的几条建议,条理清晰,有些说法如“检查草料细微霉斑”、“饮水需日日更换新汲井水”、“马厩地气潮热亦可能致病”等,是他从未听那些兽医提及过的,乍看有些奇怪,细想却又觉得不无道理。
“哼,不知又是哪个想走门路的家伙,打听到老夫爱马生病,故弄玄虚。”侯君集初时嗤之以鼻,但看着那几条建议,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几个草药名字都是常见之物,似乎并无害处,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吩咐贴身长随:“拿去给马夫老赵,让他按这帖子上说的,一一仔细试过,尤其是草料、饮水和马厩,给老夫彻底清查一遍!”
吩咐下去后,他也就将此事抛诸脑后。然而,不过两三日,那匹原本奄奄一息的汗血马,竟真的奇迹般开始有了精神,主动啃食马夫精心准备的新鲜草料,虽然依旧瘦弱,但眼中有神了许多!
侯君集闻讯大喜,疾步赶到马厩亲眼查看,果然见爱马情况大为好转。他激动之余,猛地想起那封匿名拜帖,立刻命人找来,再次仔细审视。这一次,他看得分外仔细,终于在帖子的最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用墨极浅、小小的、仿佛不经意点上去的花押——那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恪”字。
竟是蜀王李恪?
侯君集拿着帖子的手顿住了,脸上记是错愕与难以置信。他与这位三皇子素无往来,甚至因女儿海棠之事对其颇有微词,印象还停留在其轻浮孟浪之上。万万没想到,在自已焦头烂额之际,竟是这位他看不上的皇子,以这种不声不响、不着痕迹的方式,暗中伸出援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方式如此巧妙,既全了他的颜面,保全了他作为功臣的矜持,又实实在在地卖给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这位素来以直率莽撞闻名的武夫,手中捏着那轻飘飘的纸帖,心中却感沉重,第一次对那位传闻中“玩物丧志”、“性情浮躁”的三皇子李恪,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观感。轻蔑与厌恶悄然褪去,疑惑、惊讶、感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开始在他心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