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最穷的时候,阿太的父亲想要喝一口酒,太爷爷二话不说,早晨天还没亮就出门赶山,打猎或者是挖草药,卖一点点钱,给阿太的父亲换一杯酒喝。
孝顺到了这个程度,阿太和太爷爷的感情自然是越来越好。
阿太现在的性格,就是多年在家里养成的,很有智慧,很豁达,不内耗,很有思想。
曾经阿太还有一些钱,专门留给了家族里面最出息的孩子去读书,哪怕是出国留洋,也是不吝啬分毫。
阿太的衣服放在樟木箱子里,还有专门的草药保存,每年都会拿出来晒,包养,幸好这里是岭南山区的天气,阁楼上面总有干燥的地方,足够保存衣服。
几个孩子们乐成一团,打乱了江小年的思绪,孩子们已经把鸡蛋打碎了好几个,却依旧没有办法竖起来。
阿太摇摇头叹叹气:“巧克力你们都吃不了了,我收起来,明年你们竖起来了再吃。”
“不行不行。”
孩子们的吵闹声一团团的在堂屋里发酵,阿福最是俏皮,给阿太捶背:“老祖宗,我帮你捶背。”
另外几个孩子跟风:“祖祖,我帮你捶捶腰。”
阿太乐得开心,每天逗逗孩子,先把孩子们弄哭,然后再哄好,简直就是乐此不疲。
阿太指了指后山:“后面有一片茶山,我们一起去采茶叶,踏踏青,带一点水和吃的。”
“祖祖,我也要去。”
孩子们又闹哄哄的,阿太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些小劳动力,于是,一人给了一个小背篓,摇摇晃晃浩浩荡荡的往山上去。
在边上种菜的姨娘看见,也是大呼一声:“幸好有阿太帮忙看孩子,要不然这群小土匪,能把房顶掀了。”
“一个猴有一个猴的栓法,带一个也是带,带一群也是带。”阿太不紧不慢的,带着孩子们往后山走去。
江小年背着竹背篓走在后面,后山并不是属于谁的后山,后山有一块山地,正对着江小年家的后门,那块地是江小年家里的,其余的,都不属于谁。
后山是有很多宝藏的,野菜也就一个晚上,又陆陆续续长起来了,还有野竹笋细嫩得很,一些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东西,什么都有。
后山已经被踩出来一条路,还有村里的老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青石板。
小孩子们能走的就走,走不动就爬,从小都是滚在泥土里面的,看着就是比阿福强壮很多。
江小年沉浸于采茶叶,一片片嫩芽簌簌的看落在背篓里,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模样,专门掐了那些茶叶的尖尖,一个比一个快。
现在早已经是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在每天伴随中,不知不觉都学会了干活的模样,不像阿福,这么大的孩子了,吃饭都希望大人喂到嘴边。
来到了村子里,阿福的进步很明显,四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不好好吃饭,狗爷就要来抢了,大家都会做的事,自己不会做,就要被取笑了,她渐渐的成长,甚至比在幼儿园学的东西都多。
鸟鸣山涧,云腾树梢,阿太突然唱起了很古老的歌谣,孩子们也跟着唱,用的是古民族语,江小年听不懂,但是声音在层峦叠嶂中,苍老,幼稚,悠扬,逐渐的消散在山岚雨露之间。
茶叶带回家,已经是黑夜,江小年心血来潮,突然想着明天要做一道惊人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