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深海缉恋 > 第1话:PPT文员空降禁毒队,队长脸黑了

南城的七月,空气像团拧不干的湿棉絮,黏在人皮肤上发闷。禁毒支队办公楼三楼的会议室里,烟味混着汗味,比窗外的桑拿天更让人窒息。
沈严把手里的行动报告“啪”地拍在桌上,指节因为用力泛白。他没穿警服外套,黑色t恤的领口被汗浸出深色印记,喉结滚动着,视线扫过面前垂头耷脑的队员:“蹲了三天三夜,告诉我目标跟丢了?”
没人敢接话。缉毒队的人都知道,沈队发起火来像头被惹毛的豹子,尤其在行动出纰漏的时侯——这次本是抓捕一个跨境贩毒团伙的关键节点,却因为盯梢队员打盹,让目标从眼皮子底下消失在城中村的巷弄里。
“王磊,”沈严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冰碴子,“你入队三年,我教你的第一课是什么?”
叫王磊的年轻队员脸涨得通红,声音发颤:“是…是‘毒贩不会睡觉,我们就不能闭眼’。”
“看来你全当耳旁风了。”沈严抓起桌上的搪瓷缸,里面的浓茶晃出大半,“从今天起,训练场加练,直到你记住为止。”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时,所有人都以为是送水的后勤,没人抬头——直到一个清亮的女声响起,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请问,沈严队长在吗?”
沈严皱眉回头。门口站着个姑娘,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扎着低马尾,白衬衫配卡其色长裤,脚上是双干净的小白鞋,手里拎着个半旧的黑色电脑包,与这记是烟味和汗味的空间格格不入。她怀里还抱着一叠文件,最上面的a4纸印着“军队文职人员调令”几个字。
“我是。”沈严的语气没缓和多少,打量她的眼神带着审视,“你是?”
“您好,沈队长,我叫林小记,”姑娘往前迈了半步,递过调令,指尖因为紧张微微蜷着,“我是从军区情报分析中心调过来的,协助支队处理数据情报,为期半年。”
沈严没接调令,目光落在她身后跟着的政委老陈身上。老陈冲他使了个眼色,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小林是高材生,数据分析是一把好手,上面特意派来的,说是能帮我们搞搞新型犯罪的情报建模。”
“建模?”沈严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但足够在场的人听见,“缉毒靠的是枪杆子和脚底板,不是excel公式。我们这儿是禁毒队,不是数据中心。”
林小记脸上的血色褪了些,却还是把调令往前递了递,声音比刚才稳了点:“沈队长,我知道实战经验重要,但数据分析能缩小排查范围,提高行动效率。之前军区处理的几起走私案,都是靠模型锁定的关键线索。”
“我们抓的是毒贩,不是走私犯。”沈严终于接过调令,扫了一眼就扔在桌上,“毒贩不会按你的模型出牌,他们会开枪,会灭口,会在你算标准差的时侯把毒品运出边境。”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年轻队员们大气不敢出。谁都知道沈严最烦这种“理论派”,去年有个警校实习生跟他提“犯罪心理学侧写”,被他怼得差点哭出来。
老陈打圆场:“小记啊,沈队就是这脾气,对事不对人。你先跟小张去熟悉下办公区,下午我们再碰具l工作。”
林小记点点头,没再说话,拎着电脑包跟小张往外走。经过沈严身边时,她瞥见他桌角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个穿警服的中年男人,笑得露出白牙,背景是码头的集装箱。
“沈队,”她脚步顿了顿,还是说了出来,“调令里说,我可以参与案件研判。我带来了近三年南城及周边的毒品交易数据模型,或许能帮上忙。”
沈严抬眼,对上她的视线。这姑娘眼睛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明明带着怯意,却又透着股不肯服软的韧劲。他想起刚才调令上的备注:“因‘7·03’行动数据误判导致线索中断,暂停原岗位,下放基层历练。”
原来又是个捅了篓子被塞过来的。沈严心里的火气又窜了窜,挥挥手:“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
林小记没再坚持,跟着小张出了会议室。门关上的瞬间,她听见沈严对队员说:“把昨天那辆冷藏车的线索再捋一遍,线人说今晚可能有动作。”
“冷藏车?”林小记脚步一顿,小张已经领着她往办公区走:“小林姐,别往心里去,沈队对谁都这样,熟悉了就好了。”
“没事。”林小记笑了笑,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会议室的方向。她的电脑里,正好有全市冷藏车的运行轨迹模型——那是她昨晚熬了三个小时,根据交通监控和物流信息让的,本想第一天来就展示下价值,现在看来,怕是没机会了。
办公区在走廊尽头,一张靠窗的空桌成了林小记的临时工位。她刚把电脑开机,屏幕上跳出的模型还没加载完,就听见会议室那边传来椅子拖动的声响。沈严走了出来,外套搭在肩上,手里拿着一叠卷宗,径直往门口走。
经过林小记桌前时,他脚步没停,却扔下一句:“下午三点,案情分析会,带上你的模型。”
林小记愣住,抬头时只看到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电脑屏幕上,蓝色的数据流正在缓缓流动,像条藏在暗处的河——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哪怕面前站着的是座浑身带刺的冰山。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指令,屏幕上的模型开始快速运算,密密麻麻的红点在南城地图上闪烁、移动,最终定格在几个区域。其中一个红点旁标注着:“冷藏车,车牌号南a·xx789,近一周活动轨迹异常,与三起零星贩毒案地点重合度87。”
林小记盯着那个车牌号,心里隐隐有种预感:这场数据与实战的较量,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而她不知道的是,这辆冷藏车,将把她和沈严都卷入一个连数据模型都算不出的漩涡里。
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到14:59,林小记合上笔记本,抱着电脑走向会议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沈严低沉的声音:“……线人确认,目标今晚十点会在城郊仓库交货,所有人带好装备,提前布控。”
她推开门,所有目光都集中过来。沈严坐在主位,抬眼看她:“模型带来了?”
“带来了。”林小记把电脑连上投影仪,调出地图,指着那个红点,“沈队长,我认为这辆冷藏车的嫌疑最大,它的行驶路线符合‘多点配送’的贩毒特征,而且……”
她的话没说完,沈严已经站起身,抓起战术背心往身上套:“开会结束,按原计划行动。”
队员们纷纷起身,没人看投影仪上的模型。林小记看着沈严的背影,手指攥紧了电脑包的带子。她知道,要让这群靠枪和直觉吃饭的人相信数据,比在沙漠里种出花还难。
但她没走,重新打开模型,放大那个红点的轨迹。屏幕上,一条蓝色的路线蜿蜒曲折,最终指向城郊的一个位置——不是沈严说的那个仓库,而是三公里外的海鲜市场。
林小记的心跳突然快了几拍,她调出海鲜市场的日历,明天是南城一年一度的海鲜节。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她抓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沈严的号码。
“什么事?”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不耐烦。
“沈队长,”林小记的声音有些发紧,“冷藏车的路线,会不会和海鲜节有关?我查了物流信息,那辆车登记的所属公司,和海鲜市场有长期合作……”
“林小记,”沈严打断她,背景音里有警笛的鸣响,“别瞎猜,执行命令。”
电话被挂断了。林小记握着听筒,看着屏幕上那个刺眼的红点,第一次对自已的数据产生了怀疑。但只有她知道,模型不会说谎,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藏着的是毒贩最真实的踪迹。
她咬了咬牙,拿起桌上的备用对讲机,调到行动频道,轻声说:“各单位注意,我是林小记,补充一个可疑地点,城郊海鲜市场,重复,海鲜市场……”
对讲机里一片沉默,只有电流的滋滋声。林小记知道,没人会信她。但她不知道,这句被淹没在电流里的话,即将掀起一场让整个南城都笑掉大牙的乌龙,也将让她和沈严的命运,第一次紧紧缠绕在一起。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把办公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小记独自坐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电脑屏幕上的模型还在运行,那个红点正缓缓向海鲜市场移动,像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