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统计数字看转系实践
各院系2007、2009、2011、2012年四年转入、转出,累计值、差值统计表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2年
累计与差值
院系
出
入
出
入
出
入
出
入
出
入
入–出
数学
1
8
3
10
2
24
1
26
7
68
61
工学
9
1
11
1
11
1
14
0
45
3
–42
物理
7
6
12
11
9
23
13
13
41
53
12
信科
9
10
11
6
28
9
19
6
67
31
–36
化学
14
7
5
8
16
5
10
6
45
26
–19
生科
4
13
6
6
13
6
10
5
33
30
–3
地空
15
1
13
0
18
0
13
1
59
2
–57
城环
10
3
7
6
1
5
3
5
21
19
–2
环科
0
0
9
1
5
0
5
0
19
1
–18
心理
1
2
4
3
2
8
2
8
9
21
12
信管
7
0
4
0
7
0
8
1
26
1
–25
元培
2
0
1
1
1
0
0
0
4
1
–3
中文
7
6
2
15
2
6
3
9
14
36
22
考古
6
2
4
3
1
0
2
0
13
5
–8
哲学
6
4
4
0
6
6
7
3
23
13
–10
国关
4
16
1
15
2
12
3
9
10
52
42
经济
3
9
1
9
4
10
3
10
11
38
27
光华
3
2
2
4
5
6
2
7
12
19
7
政管
0
1
2
2
0
3
0
2
2
8
6
法学
4
0
3
0
2
0
1
0
10
0
–10
新传
2
16
2
7
1
9
0
15
5
47
42
外语
6
8
7
9
10
6
20
8
43
31
–12
社会
0
4
3
5
2
7
2
6
7
22
15
历史
1
5
4
3
0
2
0
3
5
13
8
艺术
3
0
4
0
2
2
3
1
12
3
–9
总计
124
124
125
125
150
150
144
144
543
543
0
通过三年累计差值我们可以看出:
转出多于转入的院系有:工学院(–23)、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3)、化学学院(–15)、地球空间科学学院(–45)、城市环境学院(–4)、环境科学学院(–13)、信息管理系(–18)、元培学院(–3)、考古学院(–6)、哲学系(–6)、法学院(–9)、艺术学院(–7)。
其中理科院系差值最大的是:地球空间科学学院(–45),文科院系差值最大的是信息管理系[88](–18)。
转入多于转出的院系有:数学学院(36)、物理学院(12)、生命科学学院(2)、心理学系(6)、中文系(16)、国际关系学院(36)、经济学院(20)、光华管理学院(2)、政府管理学院(4)、新闻传播学院(27)、社会学系(11)、历史系(5)。
其中差值较大的院系有:数学学院(36)、国际关系学院(36)、经济学院(20)、新闻与传播学院(27)。
转入与转出平衡的院系:外语学院(0)。
在采访的24个院系教务中,笔者获得了中文系、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等院系近几年的较为完整的数据或深度访谈资料,下面将按照院系内部情况作简单介绍。
1
中文系
年份
转入数
成功数
转入成功率
转入率
转出数
成功数
转出成功率
转出率
2008
8
7
875
未知
4
4
100
4
2009
16
16
100
16
5
2
40
2
2010
11
11
110
11
6
4
667
4
2011
8
6
75
6
2
2
100
2
中文系教务访谈中指出,中文系针对转出的态度就是只要符合教务部的条件,系里绝对不会再强加限制。转系是学生的意愿和权利。
很多没有转出成功的同学都是因为对方接收院系没有批准,要么是考试没有通过,要么就是面试没有通过,总之,不是本系的阻碍造成的。
2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年份
转入数
成功数
转入成功率
转入率
转出数
成功数
转出成功率
转出率
2008
8
7
875
未知
16
7
4375
未知
2009
15
12
80
未知
12
5
4167
未知
2010
11
9
818
59
13
7
538
458
2011
6
5
833
329
23
15
652
986
化学学院在近几年转入转出的比例都较为平稳,均不超过10。据化学学院的教务老师访谈资料,化学学院本学期院方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了解本院的转系、转专业的情况,因此教务老师才能系统地整理这些数据。化学学院的资料显示,该学院申请转系过程中,转出失败较多的院系为: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化学学院的本科教务没有过多谈及转系制度的问题,只是提到学院在本年度非常关注转系转专业的事情,因为2011年申请转出的数字已经将近前几年的2倍。
3
生命科学学院
年份
报名转出
转出成功
转出率
转出成功率
报名转入
成功转入
转入成功率
2007
7
4
未知
571
15
12
80
2008
9
6
未知
6667
10
9
90
2009
12
5
未知
4167
5
5
100
2010
未知
2
159
未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2011
未知
13
104
未知
6
未知
未知
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务的访谈,笔者得知,近几年,生命科学学院并未针对转系转专业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只是在2009年之前,生命科学是热门院系,报名转入多,转出较少;而自2009年开始,生命科学的热度下降,报名转入的人下降,转出的人反而激增。而成功转出的人数到了今年(2011年)达到了13人,占该年级学生人数的104。
4
社会学系——从教务角色视角看转系问题
笔者有幸与社会学系本科教务老师w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据w老师介绍,社会学系对学生的转出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符合教务部的规定都会放行。反而是有些院系对自己的学生卡得比较死,比如考古学院等。“从我们教务来看,学校制定这项转系的制度,是为了挽救学生,我们当教务的也是这样认为的。尤其是咱们人文、社科类的院系,更是从挽救学生的角度出发的。”所以社会学系转入的门槛设置得很低,只要绩点达到26、对社会学感兴趣、没有不及格的科目即可。2011年,有7名来自外院系的同学转入了社会学系,其中,有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空间学院等理科生转入了社会学系,他们大多是对原专业不太喜欢或者已经无法完成原专业的学业。据w老师介绍,很多文科院系,诸如国际关系、新闻传播、历史系、中文系、社会学系、哲学系是为了挽救学生的目的才把自己的门槛设置得很低的。有些理科生,他们的绩点达不到那么高,设置得太高了,他就转不过来了。据w老师介绍,社会学系2010年转入了一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t,是一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男生。大一的时候由于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休学,复学后又复发迷恋网络游戏,最终不得已参军两年,之后因为伤病导致又休学一年。直到2010年才又申请转入社会学系。这样的学生,就是w老师所说的挽救的对象。t同学本是2004级的本科生,他2005年休学,2006年、2007年参军,2008年复员,2009年伤病,2010年转系,不知不觉已经过了6年。“如果再不挽救他,可能这个孩子就完了。”w老师如是说。
其次,w老师谈到了她所知道的一些招生与选专业的潜规则:以元培学院为例,为什么很多元培学院的同学争相选择光华、经济方向呢?逻辑是这样的:在招生的时候,光华和经济学院的录取分数往往要高于元培学院,这样一些较低分数段的考生通过包括元培学院作为跳板,又可以在光华或者经济学院进行学习,以相对较低的分数利用招生制度进行“暗转系”(或称“软转系”),这被很多人称为进取热门院系的捷径。
5
外国语学院小语种学生的转系风潮
在外国语学院,除了保送进小语种和降分录取的学生不能转专业,能转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小语种提前批录取”的北京人。外国语学院有很多人是上了“提前批录取”的当。在北京招生制度中,北大面向北京市文科生,有一个小语种提前批次录取的制度,这个制度设计,原本是为了让那些“万一高考失利”的同学有一个“保第一志愿”的机会。
其逻辑是这样的:在北京,考生填报志愿,有提前批志愿和第一志愿,一般来说,如果第一志愿填了北大这样的学校,如果因为考试失利而掉线,那么和北大同类的学校都不能录取了(这包括清华、人大、南开、复旦等)。北京大学出台提前批录取,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北大的提前批志愿掉线了,他还能够保第一志愿,去和北大同层次的学校;对于北大来说,可以提前将部分优质生源笼络。但是,提前批次只有小语种专业,大部分同学都是因为自己不自信或者第一志愿竞争过于激烈而去填报提前批次的,万一他的高考发挥正常或者超常,其分数远远高于第一志愿的录取线。这就是为什么2010年和2011年会出现北京大学在北京市的小语种提前批次录取线超过其北京市正常批次录取线的缘故。很多小语种提前批的同学拿了高分却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便形成了之后的转系心理。这个问题,也是笔者之所以将招生制度与转系制度两个领域的问题拿过来一起讨论的原因之一。外国语学院的例子就是招生制度对转系实践的影响之一。外语学院很多转系的同学不是因为学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不喜欢原专业,而是说自从被北大录取的那一刻起,就准备转专业了。类似的情况,还有招生制度中的调剂制度,其出现在信息管理系、环境科学工程学院等院系,笔者后文将更加详细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