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学系毕业生去向调查
刘悦
(北京大学2006级社会学系本科生)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分布及其具体路径一直是该系师生十分关注的话题,其实际情况却从未被确切掌握。师生们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有: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和就业的比例是怎样的?继续深造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得以出国深造?主要进入到哪些类型的单位就职?在哪些行业领域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毕业生的流向在多年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当下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是怎样的?他们为了求职通常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其就业落实情况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上述内容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层次之间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为教务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者们提供可供参考的工作依据,同时有助于该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理性选择。
本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2001年至2010年1
002名本硕博毕业生档案信息的二次处理,试图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说明该系毕业生在十年间的去向分布及其特点。重点关注了毕业生深造和就业不同比重,就职单位类型和行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以上方面内容在不同学历水平上的差异。第二部分根据对该系2010届本硕博毕业生当中参加求职的75人展开的问卷调查,关注了该系毕业生职业进入的动态过程。具体考察了其就业意愿、投入程度及工作落实的结果,比较了毕业生就业现实和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
第一部分资料的收集渠道主要有两个。首先,85左右的毕业生去向信息来源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保存的学生档案资料。由其编写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情况(2001年~2006年)》[76]记录了2001年至2006年489名毕业生毕业后初次进入的学习或工作单位名称。在由其提供的2007年至2009年的365名毕业生转档案信息当中[77],有222人的学习和工作单位信息完整,其余143人的学习或工作单位信息缺省[78]。缺省信息占全体的15。
其次,10左右的毕业生去向信息由学工部以外的其他知情人提供。根据2007至2009届12个班级中的约20名知情者(主要为班委)提供的信息,上述143例缺省信息中有约100人的具体去向得到了补充。
除此之外,约5的信息由于资料获得困难而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