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衡水模式”的内容
“衡水模式”简单来说,类似于军事化管理制度。在衡中,每做一件事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不能够按照规定来做,将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惩罚。而对于时间的精确把握,又成为了“衡水模式”的精髓。
1
衡水中学的时间表
下页表是衡水中学一个普通学生的作息表,但是这并不是准确的作息表,只是官方公布的版本。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点就不能体现出衡中的制度。衡中的精髓就是时间要精确到分钟,要一分钟一分钟地抓。“你看他们下课都是什么34分下课、38分下课这样的,都是一分钟一分钟地记。”
(杨同学)那么真正的衡中时间表是怎样的呢?据杨同学的回忆,每个班要求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都不会照着这个时间表来走。5点半起床,绝对不能早起,要不然会犯午晚休纪律,是要被扣量化分的。杨同学的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要在5点36分赶到操场跑操,也就是说早晨的洗漱时间只有6分钟,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将会受到跑圈、写检查等不同程度的惩罚。而至于早饭时间,一般下了早读是不会有人出去吃饭的,但是学校规定早饭一定要吃,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快7点的时候才匆匆赶去吃一点东西。课间也并不是10分钟,一般来说,课间是8分钟,有2分钟在打预备铃。每个年级的课间时间也是不同的,按年级递减2分钟。而一般到了12点并不会有人离开,根据杨同学的回忆,中午12点下课,但是大家一般都不走。高一松一点,12点15走,高二一般12点20走,高三就没什么要求了,但是大家一般都是12点25或者12点半才走。但是12点40就必须躺在床上了。王同学回忆说自己曾经亲眼在食堂见过一个同学从一边的门进去,买了午饭开始吃,走到另一边的门口吃完,扔掉盘子,回宿舍休息。下午1点45起床,虽然2点5分才开始上课,但是一般查迟到是从1点51或者1点52开始的。9点50下晚自习,但是9点50是没有同学会离开的,大家基本上都是10点左右才会走,10点7分必须要进宿舍,10点10分必须要躺在床上。
这样的时间表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算是严苛,但是衡中在具体的执行上远比时间表上要严格得多,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对象都表示,自己都曾被记下没有遵守学校的纪律,并且都说学校里没有人没犯过纪律的。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完全遵守学校还会不断沿用这样的时间表呢?仔细观察衡中的时间表,的确管理完全军事化,非常严格,但是在严格之余,学校制定的这样一个时间表可以保证学生每天8小时20分钟的睡眠,并且在夜间各种脏器需要排毒的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睡眠。反对者在抨击“衡水模式”“压制天性”的同时,也有必要认识到军事化的时间表背后确实有科学的成分。
表3
衡水中学学生一天的作息
2
“衡水模式”严格的时间分配
“衡水模式”的精髓在于对时间每分钟的把握,但是如果仅仅制定这样的时间表而学生不去遵守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衡中在制定这样的时间表的同时,也严格分配了这样的时间表下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在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比如睡觉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睡觉,学校把这称为午晚休纪律。在午休和晚上休息时,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检查,每一间宿舍的门上都有一扇小窗户便于老师检查。一旦老师发现不睡觉干其他事情就会记下违反纪律。有的时候甚至有听起来很荒唐的理由。“曾经有个人被记违反午晚休纪律,记的是10点20xx宿舍xx床突然坐起。反正就是突然坐起。”(杨同学)“我中午在那儿睡着,我睡不着就在那儿玩手指头,然后路过的老师就看见了,记:某东南下女生玩手指。然后我就觉得很不能理解。”(王同学)
不光休息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衡中对上课和自习也有严格的安排。上什么课就应该看什么书,不能走神。但事实上不能走神是一件很难人为控制的事,于是衡中就将对“走神”控制转变为一些行为的控制。“因为上自习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抖腿,因为我坐在边上嘛,我抖腿一般是因为比较紧张或者是比较投入,然后我就因为这个被记过了。”(王同学)“比如说自习课不能抬头。抬头算自习纪律。自习课不能站起。我是上课转笔。就连着两周都记我自习纪律,然后班主任就恼了。因为会拖班级后腿。”(杨同学)“我有一次就是自习的时候靠着墙坐,就被记自习纪律了,可能是觉得我这样太舒服了,没有在学习。”(刘同学)
学校为了控制学生在自习课上的集中程度,转而将集中程度化为一个一个具象的指标,对学生自习课的行为进行控制。
学校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怎么干”,还体现在“干什么”上。自习课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的。晚上的学科自习是有特定学科安排的,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会来监督学生上自习,在那节自习上,只能做那门课的作业。如果说学生有一点自主权的话,就是迫使自己做得快一点,然后再多做一些这个学科的习题。说是自习,事实上一般都是老师发一张卷子,学生利用自习课来做,下课收上来,而卷子的题量,通常是做不完的。真正没有限制的自习是最后一节,学生可以做任何需要做的习题。
不仅学生的学习生活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受到学校的限制。衡中的授课方式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一般用半节课的时间来讲新内容,另外的半节课来讲晚上自习的卷子。课堂是“一言堂”的形式,老师并不与学生有太多的互动,因为互动会占用太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新内容老师讲到哪儿算哪儿,但是事实上老师一般都会在晚自习的时候将剩下的部分抄在黑板上让同学自学,学校并不允许老师随便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
即使学习生活十分紧张,衡水中学仍然坚持一项看似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的活动——跑操。事实上,早操的功能并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杨同学提到过,他的班主任要求他们班的同学5点36就必须到操场,但是5点45早操才开始,这中间的时间干什么呢?
“我们跑操前要拿小本背书。我上初三的时候,来衡中观摩过一次,就看到那些拿小本的,都觉得他们是傻子,等到自己来了衡中才发现,不拿小本反而成了一种格格不入的现象。其实说实话,我拿小本读,其实就是读,也没过脑子。但是吧,在衡中那么紧张的地方,跑操前有10分钟的时间,啥都不干觉得怪浪费的,怪可惜的,所以其实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吧,觉得自己还是在学习,挺刻苦的。”(刘同学)
我还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老师去衡中参观,回到学校之后老师也要求我们在各种活动之前要看自己准备的小本,但是我们只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就放弃了,毕竟我们没有衡中那样的整体环境,也完全不能想象有那么一群学生是这样学习的。
衡中的跑操也是一景。媒体曾报道参观过衡中跑操的其他学校的校长觉得衡中的跑操是“不可思议”的,每个班都像训练有素的军人,跑步的时候口中还要喊口号,口号一定要大声喊。事实上,学生十分愿意喊口号,平时的学习生活十分辛苦,大声喊口号也是一种情绪的正常宣泄。
3
“衡水模式”中的量化
“衡水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量化”。所谓“量化”,就是将一切学校的要求都化作可以计量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在上一部分中,我们提到了将学生上课的集中程度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比如坐姿、有没有东张西望、有没有转笔、有没有抖腿等等标准。但是量化并不仅仅如此。
衡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所以量化不仅仅包括学生平日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生活状态。但是学习成绩并不包含在其中,因为量化评比是每周都要进行的,但是高一高二是两周一测,时间上并不能统一。
“量化这种东西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得数据化、标准化。比如说查内务,就会像军训时候那样。他会把你的每一个东西都编号,比如说你的枕头是1号,床单是2号,被子是3号。他检查内务的时候,你哪个不好,比如说你的被子不好,他就会给你记成3,意思就是你的被子不好。累积到一定程度,每周开大会的时候,内务特别差的人就要抱着自己的被子去操场叠被子,以示警戒。还有就是每天打扫卫生什么的也要查,比如地面,如果扣分的话值日生也是不合格的。然后课堂纪律、自习什么的也会记到量化里去。”(王同学)
王同学漏掉的量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午晚休纪律和跑操纪律。午晚休纪律在上文已经提到,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必须要休息,不可以干其他事情,包括学习。哪怕睡不着,都必须躺在床上。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必须要起床,不能耽误下一个时间段的任务。跑操纪律则包括候操时看小本的认真程度,事实上不是看,而是必须要读出声,声音越大越好。在跑操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是不用读小本子的,但是要大声喊出班级口号。这有点类似于军训时喊的口号,刘同学至今还记得她当时喊的是“未名湖边,博雅塔下,305班,北大同班”,跑操在这种情境下,早已超出了纯粹锻炼身体的范围,而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和自我情绪的发泄。对于校方的这种安排,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在高压的衡中,给承受压力的学生一个发泄压力的机会,发泄过后,继续开始竞争。
量化之所以如此被老师重视,是因为衡中将量化与班级荣誉和老师的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学校每周都会召开一次量化总结大会,会计算出每个班的量化成绩,成绩高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得到表扬,老师也会得到奖励。而成绩差的班,老师需要上台作自我批评,而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学生也要上台作检讨。这就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激励每个老师都严格执行量化的规定,严格管理班级。
4
“衡水模式”下的老师与学生
在这样一种高压的环境下,人们通常的想象都是泯灭人性的,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是打压学生的。但是在访谈中访谈对象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
“他们管我们很严不是他们主观想管,而是因为学校的制度很严,而且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管着我们、压迫着我们,他们跟我们一样的。就是我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他们要比我们起得更早,他们要去操场上等着我们。我们晚上睡觉了他们还不能睡因为要查寝,然后每天批改作业也要批改得很晚。其实他们比我们付出得更多,像一些年轻的老师刚来时新婚或者孩子很小,他们连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时间照顾。所以可以说与我们是同甘共苦的,而且他们比我们付出得更多,所以师生的关系反而是很融洽的。”(王同学)
当问到为什么衡中管得这么严,但是依然有许多老师愿意到这里来任教的时候,马同学说了自己的见解。
“衡中老师待遇好。因为衡水那个地方消费水平低,衡中老师在衡水肯定算是待遇高的。月工资5
000元以上,包婚礼,包分房。包结婚就是办集体婚礼,要是有两个衡中老师结婚了结婚就包了。然后包分房,平时各种福利,我觉得就够了。你要是出一个清华北大的,一个老师奖励1万块钱,平时经常都会叫男生去帮忙搬福利,什么鸡啊鸭啊的。但是也有走的,也有来的,还有坚守阵地的,肯定是有流动的,哪个学校都有流动的。”
访谈对象普遍表示,衡中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十分严格,但并不是无情的,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对老师的要求更严格。许多年轻的老师刚来衡中的时候都会生病,身体根本撑不下来。每位年轻教师都需要拜一位年长有经验的老师为师,跟着他学习教学方法,这就是衡中实行的“拜师制”。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衡中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老师。比如像马同学提到的在衡水本地较高的收入水平,平日里的福利,对教学质量的激励策略。但是对于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一部分老师来说,看着自己教出的学生都可以进入中国甚至世界顶级大学,才会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正是由于衡中的高升学率,衡中的老师在衡水本地具有非常高的职业声望。
但是何天白同学在访谈中表示了对衡中教师的担忧。他提到,现在衡中老师的流动性很大,因为条件确实非常艰苦。衡中一般对于跳槽的老师表示出不合作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会给跳槽的老师设置许多门槛,在老师没有违反合同的情况下不放人。当老师也是需要挑战和自我满足的,衡中的老师年复一年都干几乎相同的事,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变本加厉,所以老师跳槽也是很正常的,我想如果衡中可以对这种事更大度一点,或许会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何天白同学)
当谈到衡中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时,文科生和理科生有了很大的分歧。“我觉得我们跟理科生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在大学认识了这些理科生,就感觉我们当时的生活真的是特别单调,就是学习,压缩自己这样。”(刘同学)在与王同学的访谈中她提到,老师说文科靠的就是时间,他并不建议学生干什么都一起,那样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平时说话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大家回宿舍就是为了休息,而且还有午晚休纪律,也不能说话。刘同学提到,衡中这样的管理制度,一方面不会让你去影响别人学习,另一方面,也不会允许别人影响你学习,总之这些所有的规定都是为了学习服务的。这大致就是衡中文科生平常与同学的交往方式,几乎很少有交集,接受访谈的文科生表示,她们的交际圈子很小,包括现在认识的衡中同学,很多都是到了大学之后才认识的。
而理科生的生活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可能男生之间会有更多的互动,比如一起出去打球之类的。也有玩得比较疯的,比如杨同学说:“就我们高三的时候,去参加保送考试前,就有一次大家比较松散吧,就串宿舍,我的那个宿舍比较闷,我就去隔壁宿舍,开卧谈会,就到12点吧,查寝的老师都查完了,我们就开始聊聊聊,聊到大半夜才睡觉。我们学校有我们这么一帮人,不怎么守纪律,特别扯淡,特别能玩的。其实出格的也挺多的,谁能想到大晚上一个宿舍都不睡在聊天的,打死都不敢啊。”虽然杨同学可以说算是衡中里比较特立独行的,但是根据其他访谈对象的回忆,衡中里非常蔑视规定、玩得很疯的人是少数。像杨同学,虽然他平常属于不是认真遵守学校规定的类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学习方面刻苦努力,最终拿到北大保送资格。所以总体来说,在衡中里,学生的交际圈是比较小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一方面这可能使远离家的学生失去了友情这样的感情寄托,但是另一方面,这大大降低了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因为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学习,并没有冲突的契机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