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一些重要的规定
还有一些重要的规定是在上面的讲述中没有提到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
校服
学校规定,在校的时间一律要穿校服。不管是正常的上课时间,还是到了初三才有的补课,都一定要穿校服。学校的考虑大概是让我们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要在生活上有太多讲究和分心。我们从来都是严格遵守,没有人违纪过。只有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才有时候把外套脱下来,里面穿自己的衣服。这是为数很少的情况。这项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从来没有看过我的同学穿校服以外的任何衣服。直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们在中考很久以后到学校拿成绩单,才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同学穿得和以前不一样。后来每次同学聚会,渐渐看到大家自己穿衣的风格,才慢慢适应了他们现在的样子。
2
零食
学校里是一直不可以吃零食的。对于“零食”的界定,是除了正餐之外的任何食物。在宿舍里吃零食,是归宿管大妈管理的,她是肯定要给记上一次过的。在教学楼吃零食,任何老师看到都有权力进行制止和教育。学校里有一个小卖店,就在食堂旁边。里面只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来没有零食。这应该是学校对它的要求。有一次,它卖了冰糕和绿豆饼,被学校发现了,然后就被勒令停业了半年,之后才又重新开张。从此之后再无零食。当时也没见到过有人从家里带零食或者对零食特别有兴趣,大家就都遵守着。至少我没见过有人吃零食。后来听男生说,其实他们在宿舍是偷偷吃零食的。吃完了之后就把包装袋藏在床柱的空心里,没有人被发现过。
3
发型
在初三的时候,学校新增加了一项对发型的规定:女生不可以留长头发。当时班主任老师宣布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惊讶,然后就是不高兴,觉得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过于苛刻和没有必要。当时我是短头发,所以这个规定对我基本没有影响,就看着别人一阵哀嚎。不过牢骚归牢骚,长头发的女生还是乖乖地去剪了头发。再见到她们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我们这一届只赶上这个政策最开始的一年,后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4
住宿
在前面讲的日常生活,是以住校为前提条件的。的确,我们的学生有90都会住在学校,跟离家远近没关系。从我家到学校骑自行车只用10分钟,可我还是住校了。很多同学都跟我一样。那些少数的不住校的同学(我们称为“跑校”),直到初三才渐渐多了一些,但也很有限,一个班只有五六个(全班47人左右)。他们虽然不住校,早晨还是要来学校晨跑的。跟其他同学一样,6点10分准时在操场集合,不可迟到。他们的生活也是很苦的,要比住校的同学早起很多。尤其是冬天的时候,6点天根本没亮,他们大概5点半就要起床,然后再骑车来学校,天气又冷。他们其实比我们更盼着天有风云。当冬天夜里下雪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不用那么早来学校了。住宿时一周放一次假,在周五下午两节课之后,就可以回家了,在周日晚饭之前再回来。到了初三,有了补课,就变成了两周放一次假,每到周五不回家的时候,看着低年级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就可想家了。
5
比赛
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上很积极,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一项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也有的时候是相邻的两个兄弟班算成一个单位。比赛项目很多,学校也很会出花样,总是找各种不同的比赛来,比如拔河、跳绳、踢毽、课间操、大合唱、篮球、长跑,还有半年一次的运动会和每年一次的新年联欢会。每次活动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特别团结,虽然我们班向来被老师们说成没有什么集体意识,但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真的是很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所有人都想让班里的成绩超过别的班,比赛的时候即使是受了点伤都觉得没有关系,这种感觉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有一次篮球比赛,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是主力,可是他戴眼镜,在比赛过程中难免有些不方便。结果打过比赛之后,眼镜好像是坏了,还划破了脸。他没说什么,可是班里的同学都觉得真的是要给班里做点贡献才行。那次篮球比赛的结果,我真的记不清了。大合唱的时候也是这样,练习的时间每班自己掌握,就在饭后或者其他时间。我们班就是在晨跑之后和晚饭之后练习,大家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起,排好队站在空地上,好好地唱。指挥也很累,要一直特别有精神,带着大家的气氛进行下去。三年的合唱比赛,我们班都是得了奖的。这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每次得奖之后班里同学都会很兴奋,在班里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