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与讨论
在现今的高中教育体系中,以“因材施教”为宗旨的分班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媒体、家长、学生普遍认可的办学“亮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优化学校的生源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而保证了学校的良性发展。然而,通过此项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分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接受高等教育视作其人生的必经阶段。以b高中为例,b高中每年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95,既然大部分学生都将“上大学”、“上好大学”列为既定目标,那么功利、武断地对学生进行分等、将校内的教育资源向所谓的“高能”学生大幅倾斜的做法,是否真正合乎教育公正的精神,这本身是有待商榷的。除此之外,分班教学的具体制度也有待完善。目前,在各所学校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分班制度和施教办法。以b高中为例,现行的分班教学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仅凭某一次或几次的综合考试成绩就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定性,难免陷入狭隘评价的误区,也忽略了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差别。一方面,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和发展潜力是很难用机械的、僵化的分数来衡量的,因而,有必要在分班教学中引入更为全面的考量机制;另一方面,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是不同的,按照学科分班,比如成立数学重点班、语文重点班等等,可能将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过分夸大“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不仅挫伤了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重点班学生的个人发展。众所周知,从人群概率上来讲,智力水平突出的学生只在少数,而重点班的普遍设立、及对“高能”学生的大批量“生产”,使得重点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无法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反而可能给重点班中后段的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当前的分班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区隔和分层,造成学生之间的过度竞争。学校和教师刻意夸大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可能对学生的沟通交往和自我概念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重点班中的对于竞争文化的过分强调,可能恶化同学关系,造成重点班学生的心理失衡。
[28]四星级高中是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对普通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实施的一种最高等级鉴定。该类学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管理,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外名校有很好的合作。
[29]受访对象均来自200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