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高中招生大战

高中招生大战
潘冰雁
(北京大学2011级社会学系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方法
高中招生竞争的加剧,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竞争性,竞争讲究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育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教育的初始环节,招生竞争是重点。
故事发生的这个县,下属于中原某个地级市。该县现有四所高中,其中两个省示范性高中,两个市重点高中。表面上看起来都是重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该县本来有一所重点高中,文中用a高中表示,其他三所都是普通高中,分别用b高中、c高中、d高中表示。a与b是两所历史比较长的高中,c与d则是十多年前成立的。在2004年省里要评定第一批省示范性高中的时候,a高中因升学率高、硬件设施还可以,因而自然上榜。过了两年省里第二次评定省示范性高中的时候,d高中因很好的硬件设施与特殊的办学模式(公办民助)成为该县的第二个省示范性高中,水涨船高,b与c高中也变为市重点高中。实际上只是名字换了,在百姓眼中,大家仍只认可一所重点高中,并且对b与c高中的认可度要高于d高中,因为d高中的历史最短。
前些年每年中考报志愿,赢家都是a高中,排名靠前的同学基本上全部进入a高中读书。因为它的升学率确实很高,还吸引了许多外县的同学来此就读。其他几个高中都是在a高中搜罗了好生源之后,根据学生报志愿的情况录取自己的学生,生源差别并不是太大。开始几年,几个高中相安无事,招生相对风平浪静。但是随着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家长眼界不再局限在县城,好多学生会选择去市里或者省里读高中,因此生源总体上是在不断流失的。与此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各个高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校园扩建、师资力量的扩充等等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加上学校对自身声誉、社会地位的需求,它就需要招收到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好学生。
因为该县不是划片儿招生,并且要学生在知道分数之后自己报志愿,所以学校就有了运作的空间。在考生结束中考,考试分数出来之后,报志愿之前,每个高中都会有自己争抢好生源的行动策略。这个过程甚至包括招收一些高价生,因为学校需要这些来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
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个博弈过程进行描述,各个高中采取何种方式行动,包括招生之前的宣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招生过程中的正式、非正式手段的运用,招生结束后的总结与一些后续事件。
这里面的行动主体主要包括高中的校长和主要负责领导,招生老师,初三的班主任,初中校长,以及学生。此研究基于笔者局内人的身份,因为妈妈是高中老师,所以可以算得上一半亲身经历,一半参与式观察,其中也包括对招生老师和相关教育负责人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