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者自傲,成功者自谦
优秀的人都是谦逊的
谦逊,是人类最好的品格之一。凡是出类拔萃者都很谦逊,他们知道在这个广袤的世界、复杂的社会里,自己实在太简单、太渺小了,无法去解决人世间全部的问题。他们会尽其所能诚恳地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用自己的头脑,勇敢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偶有所得,偶有成就,也绝不好大喜功、自命不凡。
一年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子走上前说:“您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于是轻装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离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像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积极谦逊的人,才是人类中最高尚、最可钦佩的人。谦逊的人,因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谦逊之人。一个人只有做到谦逊,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断进取,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成功才会迎面而来。
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颂。
相对而言,骄傲不仅使人落后,还会招致不良后果。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三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如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也不可过于骄傲。一旦骄傲,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有道是:“谦受益,满招损。”谦逊使人取得成就,赢得别人的称颂,而骄傲却令人不思进取,招致不良的后果。能否做到谦逊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养成谦逊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稍加观察,我们便会发现,饱满的稻穗总是低头看着大地母亲。它们不骄傲,不忘本。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像季羡林那样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像季羡林那样的谦逊低调之人,或者是努力成为一束饱满的稻穗!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谦逊并不等于谦卑,也不等于虚伪。在荣誉面前,谦逊是一种美德。为了赢得谦逊的名声而“谦逊”,就是虚伪;为了讨好他人而谦逊,就是谦卑。我们不需要谦卑的谦逊,也不需要虚伪的谦逊,只需要真实的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