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窑火岁月 > 第7章  慢慢悟
张凤山总给老头子和儿女们念叨,她苦她不容易。
六岁的时候,父亲外出背活被石头砸死了,母亲改嫁了,留下她和妹妹,还有年迈的奶奶。
谁知没多久,妹妹也不知怎么掉进大水缸里淹死了。
只有她和奶奶相依为命。
可是一个老太太和小女孩能到哪里讨生活呢?没有办法,奶奶带着她去城里找叔叔,叔叔愿意接纳他们,婶娘却不愿意,他们自己还有三个孩子养不过来。
再说,养奶奶是儿女敬孝应该的,养这个侄女又算怎么回事。
是奶奶好说歹说再三哀求,婶娘才同意让他们落脚。
可是吃的用的都得自己挣,奶奶就带着她,晚上在叔叔唱戏的戏院里卖蚕豆花生各种小吃,白天卖自己手编的草鞋。
从早到晚忙碌不停,除去本钱,挣的钱仅够买两个烧饼。
奶奶为了婶娘对她有个好脸色,还要匀个烧饼给婶娘,她和奶奶只能分一个烧饼垫垫肚子。
“每次分烧饼的时候,我都说奶啊,你吃大的,我年龄小吃小的,奶说乖啊你长身体,你吃大的,我老了没用了我吃小的……”
每当说到此处,张凤山哭得泪流满面,儿女们也听的泪流满面,又忍不住追问:“后来呢?”
后来,奶奶好不容易把张凤山拉扯大,就决心一定要给她找个不受气的人家。
有人介绍了于清田,奶奶觉得哪哪都满意。
于清田父母早死了,两个姐姐很小的时候就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于清田到部队多年,两个姐姐跟着丈夫逃饥荒,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断了联系找不到了。
嫁给这样的人,没有公婆气受。
虽然他三十多岁年纪大些,又在新疆工作,可是上过战场打过仗,领过军功章,在那边日子不会差,靠得住。
就这样,张凤山嫁给于清田,一开始分居两地,张凤山在江苏老家,于清田探亲假的时候就回去,后来轮窑的房子建好了,才把张凤山接过来。
可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张凤山才知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虽然,于清田有军功章,按理说石河子的好工作随他挑,银行、商场、电力公司、水利公司都能进。
可是他这人脑子轴认死理,认为自己只参加过扫盲班,没有文化,让他坐在办公室里干轻松的工作,他可没那么厚脸皮,坐不住。
那去电力公司水利公司也行,那些工作比轮窑轻松,偏不,于清田就要到最苦的地方,靠力气赚钱,这样的工作他干得踏实。
可是他的军功章是用伤换来的,头顶上一片骨头没了,脑后勺一片骨头也没了,是靠着镶的两片金属片把脑子补全乎的。
刮风下雨变天,他头疼地打滚,别说干体力活,半条命都折腾没了,就这样不到五十就病退了。
可是病退的工资和干到年龄正式退休的工资不一样,起码少了小一半。
唯一让张凤山心里舒坦的,就是这么多年来,于清田凡事都让着她,家里的事她说了算,于清田从不插手,她从来没受过气。
于清田是上过战场的,不发火便罢,一发火那气势没几个人能挡得住。
张凤山从没有见过老头子这样,一身冷汗都吓出来了,说:“我也不是为了自己……”
“你就是为了自己!你就是想在儿媳妇面前卡个强,想这个家的人全都听你的,你说哪样就哪样!”
“他是我儿子,嫁进门的儿媳妇也是我家人,听我的咋了?”
“他们两口子好不容易团聚,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儿媳妇也是知书达理的,你搞这些事情不丢人?”
这次于清田没惯着张凤山,两人吵了一架后,家里也懒得呆,自己出门了。
折腾一中午,芦巧仙和于荣广回到家也没心思做饭,于荣广去食堂买了点,两人随便对付一口。
于荣广和小芦子说话,小芦子也不理他。
中午休息时间短,都没顾上眯一会儿就又上班了。
到了窑上,于荣广长吁短叹,他没处理过家务事,搞不懂婆媳之间相处怎么这么难,比他学烧窑还难,比他学砌墙还难。
烧了一圈窑,他找个地方坐着休息,手里的烟就没停过。
他本不是个抽烟的人,有时候一天也抽不了一根烟,装包烟纯属不会应酬,和人说话的时候递根烟,这样就算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别扭。
不一会儿,吕师父也过来,于荣广赶紧递根烟。
虽然在窑上大家都互称师傅,但是吕师父是真正手把手教于荣广烧窑的,是真师父。
吕师父接过烟,也不点火,随手别在耳朵后面。
“水扣子,你妈偷你媳妇的锅,全厂都知道了。”
地方小,人又无聊,闲话传得特别快。
于荣广觉得丢人,脸上挂不住,也知道吕师父不是坏心,可以和他说说知心话。
“我是真没想到婆媳关系这么难处,不过小芦子没做错什么,我妈这样是不对,我也想不通她为啥这样。”
“为啥,卡强呗!你可不知道,这老娘们在一起比老爷们在一起还卡强,要不是古代封建让女人出不了门,那楚汉争霸根本就没项羽和刘邦什么事,准是两彪悍老娘们!”
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婆媳要想不吵架,还得老爷们在中间和稀泥两头说好话,这事你慢慢悟,我这悟了大半辈子,家里还不是天天丁零当啷的?我也头疼!”
吕师父指指于荣广手里的烟:“结了婚,这烟就别想戒了!”
哼着小曲遛遛达达走了。
日子该过还得过,下了班于荣广照样去找小芦子下班,小芦子还是掉着脸什么都不说。
一路上,于荣广就像个小媳妇一样,跟在小芦子后面,小心看着脸色陪着笑脸。
到了家门口,两人都愣住了。
于清田拎着一筐子菜还拎着一条肉站在门口,看样子等半天了。
小芦子是懂礼貌的,当小辈的先开口打招呼:“爸,您怎么来了?”
于清田不啰嗦,直奔主题:“你妈拿锅不对,但是她没坏心,就是性子卡强,我替她向你道歉。还有个事我做主了,以后你们的工资不用交给家里。”
紧接着把菜筐子和肉塞进儿子手里,再没一句废话,抬腿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