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与强者争锋
【原文】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
【大意】锤锻得尖锐锋利,不能长久保全。
老子认为逞强的人没有好下场,主张“守弱”以全身。在强者面前示弱是寻求自我保全的大学问。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人不得此中精义,喜欢与强者争风,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他们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貌似平常,让他人不眼红。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无益于成功,还往往招来祸根。
做事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
唐顺宗在做太子时,好作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古代太子有能力,服人心,自然也是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条件。但如果太子能胜过他的父皇,往往有逼父退位的嫌疑,所以常因遭到皇帝的猜忌而被废黜。聪明的太子往往不能过早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唐顺宗做太子时,曾对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他的幕僚于是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陛下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的敏感问题,如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收买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了猛然醒悟。唐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到自己登基,才开始进行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而隋炀帝的太子杨晾就没那么好的涵养了,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而太子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感到太子对自己不够尊重,这一下被儿子比得抬不起头来,于是寻了个罪名把杨晾的太子名号给废了。
同为太子,顺宗明时度势终登皇帝之位,而杨晾却争强好胜,功高盖主,终被废黜,可见是否懂得“守弱”,不与强者争锋事关一人的前途命运。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否认。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历数英雄,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对老子的守弱哲学是心领神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