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马化腾:有梦想,还需要坚持 > 整合平台是唯一出路

整合平台是唯一出路
2010年,美国老牌市场营销杂志《广告时代》评选出了“世界最有影响力21位营销人”。其中,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自1998年,腾讯以qq即时通信服务商形象进入市场以来,已逐渐成长为集社交网络产品qq空间、电子商务、多人在线游戏等全品种服务于一身的网络门户,同时也是跨国广告公司最喜欢的本土媒介。
2010年,在腾讯智慧方法论的指引下,腾讯提出了“在线精彩,生活更精彩”的亲民化主张,通过全程参与南非世界杯、上海世博会等大事件播报为亿万网民提供独有的差异化用户体验,并不断整合门户、i、sns、视频、无线、微博等多平台资源,采用“微互动、大曝光”的营销体系,先后为可口可乐、茅台、招商银行等众多行业顶尖品牌客户提供大事件营销场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在线整合营销效果,凸显了腾讯在大事件营销中的独有平台价值与商业价值。
为此,马化腾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演讲上提出:“开放和分享并不是一个宣传口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开放很多时候被用作一个姿态,但是我更理解为这是一个能力。分享不是一个愿景,更多是说你如何建立一个可执行的制度,才去执行你的分享和共享。”
但腾讯的梦想显然不会停留在此,腾讯需要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并计划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用户、产品、技术和方法论于一体的“社会化营销平台”。
腾讯正在推进开放平台战略,领域涉及财付通、拍拍、微博、、社区等多个维度,堪称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具产业整合意义的大战略。这一主张和开放战略的实施可以看作是腾讯在产业链整合与开放、共赢方面的决心,也为腾讯品牌价值在产业链和互联网行业的提升,以及腾讯在数字营销领域的继续领先、跨平台共融、整合营销奠定了基础。
腾讯的变革诉求似乎通吃了facebook与itter两种模式,而推动力大部分来自忠实的用户群体。例如奥运期间,腾讯qq曾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广在线火炬传递,这一社会化营销策略一下子激发了腾讯旗下的几千万用户的积极参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马化腾迈出的地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两个社交战士,无论用户规模还是商业进程,双方毫不退让,步步紧逼。
对腾讯而言,要想重塑价值,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整合所有社交平台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
事实上,这么多年以来,腾讯一直在缓缓进行关系链的建设,但从来没有从b2b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而是一直通过向用户收费来构筑商业模式。除了网络游戏之外,qq空间、qq会员等社区增值收入和移动及电信增值收入,在腾讯总收入中占比较大,其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占总体收入80以上。所以,发布社交营销平台的意义,在于重新挖掘腾讯的商业价值。
当然,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腾讯也不免犯错误,他们曾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去推送广告,后来意识到,在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与消费者建立沟通要比前者重要得多,好在腾讯能够及时发现弊端和隐患,调整了战略方向。
腾讯的长远收益就是腾讯没有卖不掉的流量。这就真正体现了社交网络广告的价值。在成本上,腾讯社交广告点击成本低于业内平均数的40以上;注册成本则低于目前业内平均数的60;引流方面,则已达到日引流百万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腾讯的价值的确曾经被大大低估了,原来“社会化营销的未来市场空间不会亚于一个搜索引擎市场”。
简单来说,腾讯就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与洞察,去重新定义和划分用户的在线生活,通过用户需求的细分和差异化标签在品牌和受众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关联。
关系链在社交营销系统中是腾讯沉淀多年的巨大优势,腾讯多年磨砺出来的数据挖掘水平也在系统中处处彰显。目前,在腾讯内部,qq空间和微博分属两个不同的业务系统。前者商业模式一直专注于个人用户,属于互联网业务系统,如以小额支付为途径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后者主要面向企业在线广告市场,隶属网媒业务系统,商业模式侧重b2b。这样,腾讯qq空间和微博分别具备了facebook和itter的属性和价值,腾讯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facebook和itter合体功能的媒体公司。
腾讯品牌整合战略的升级主要来自网民日渐强大的影响力的推动。每个网民都希望借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共鸣,作为服务最多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所希望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国网民提供“大回响、大影响”的网络互动平台!
事实上,这也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梦想。他曾经这样描绘社会化网络的未来—公司、社会各个资源可以在需要时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聚集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后即立刻消散,又能够进行下一轮新的组合。每个用户、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组织,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能够从中获益。
这就是马化腾独具前瞻的眼光和决策力,也是他率先进行整合营销的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