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能有走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习的能力。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多能力,比如,课前预习的能力、课堂听课的能力、课堂笔记的能力、课后复习的能力、作业解题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应对考试的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记忆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等等。
司有和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对此,司有和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刚开始的时候,司有和以为自己是大学老师,孩子不过是个中小学生,还会有什么回答不了的问题吗?
一天,儿子问司有和:“爸爸,这道应用题怎么做?”司有和一看,原来是一道工程题。题目说:“有一条马路,甲队要巧天修完,乙队要12天修完,现在甲队修了5天后由乙队去修,问两队共多少天可以修完?”司有和按题意一步一步写出算式,写一步,说一句,儿子“嗯”一声,写完算式,儿子高高兴兴地抄在本子上,作业也就完成了。
可是,问题很快就发生了。前几天曾问过的同类习题又不会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司有和这才明白,一道题,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孩子没有经过一个思考过程,接受的只是现成的结论,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印象不深,记不住,不能巩固加深印象。所以,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掌握。于是,司有和改变了辅导的方式。
比如算术问题,司有和采用反问法,启发孩子思考,由孩子自己回答。孩子光“嗯”一声不行,要讲出道理来。提的问题逐渐向计算的结果靠近,以至于最后让孩子自己豁然开朗,明白解答方法,并自己列出算式来。经过这样不断地训练,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掌握了解题的思路。
孩子进入初中后,问具体习题的情况大大减少了,这与司有和在小学时就注意孩子的学习方法,训练解题思路有很大关系。另外,司有和认为,启发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也很重要。
有一年暑假,司卫东指着墙上一个圆圆的光斑,问:“爸爸,那是怎么回事?”司有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孩子自己找答案。儿子看看屋里,只有五斗橱上有阳光。然后,他发现只有妈妈梳头用的镜子是圆的,可它又不在阳光里,于是就小心地伸手碰了碰镜子,墙上的光斑立即动起来。
他们都笑了。“那镜子的阳光是从哪儿得来的呢?”儿子还是不解地问。司有和高兴地解释说:“照到五斗橱镜子上的阳光,反射到圆镜子上,再反射到墙上,就成了这光斑。”边说边用两块镜子做了多次反射的试验。
接着,司有和又拿来一个脸盆,盆里放了一枚5分硬币。然后让孩子向后退,一直退到刚刚看不见硬币的地方。这时按住硬币向脸盆里倒水。水一满,孩子就说:“看见了,又看见了。”司有和又解释说,这是光线折射的结果,并趁机介绍了一些光学知识。孩子顿时对光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司有和勉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学到这些内容了。
对孩子来说,学会学习很重要。考试成绩并不能衡量学习的好坏,学习好坏的根本标志在于会不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教育专家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孩子学会学习,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
教子点睛:
父母应该认识到,让孩子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他学会学习,让他具备学习力,因为在现代社会,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只有学会学习,具备了终身的学习力,孩子才能具备终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当今社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