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乐观心态
陈文福总是说,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是父母的重要职责。不管孩子面对什么问题,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1984年,陈文福因为工作调动,举家从湖南长沙迁到福建厦门。12岁的陈宇华也到厦门一中读书。开学那天,陈文福只把她送到校门口,对她说:“宇华,爸爸工作很忙,时间怕是来不及了,你自己进去好吗?”宇华就很有信心地说:“好啊!”
见她这么自信,爸爸就拍拍她的肩膀,说:“相信宇华会克服困难的,是吗?”“当然。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时的陈宇华还笑着说。但爸爸走后,她才慢慢知道,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她听不懂厦门话。
课间,她的新同学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厦门话,甚至连他们数“1、2、3、4……”都用厦门话,她一个字也听不懂,根本不能与同学交流。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所渴望听到的普通话,竟然是一个同学一句鄙夷的话:“别理她!她是内地来的,连厦门话也不会说!……乡巴佬!”
“乡巴佬”这几个字,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她突然觉得自己孤单极了,甚至可怜极了。她想起了远在长沙的小伙伴们,那时,她的每一句话都会得到小伙伴们的热烈响应和赞同。她是多么欢快、幸福啊!可现在,她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怎么能接受呢!
有好几天,陈宇华在学校都闷闷不乐;回到家也是,不像以前那样欢歌笑语了,她非常沮丧。陈文福及时发现了这一点,知道了女儿的苦恼。但他的心情很平静,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是对孩子人生态度的考验。因为有些东西,是无法逃避的,只有笑着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吃饭的时候,陈文福见女儿闷闷不乐,觉得有必要让她从苦闷中走出来,于是就说:“宇华,爸爸来讲一个笑话吧。”宇华不像以往那样有很高的兴致,只是淡淡地说:“好吧。”陈文福就开讲了:
从前有个傻子,平日只知道吃喝拉撒,种地读书一概不会,甚至连1、2、3都不知道,大家都瞧不起他。后来,这个傻子靠着爸爸养活长大。娶了个媳妇,还生了个儿子。没想到,傻子的儿子最后居然考了个状元!大家都来道贺,说傻子的儿子真是了不起。没想到,那个傻子竟然拍着儿子的头,说:“你不如我啊!”
大家都很奇怪,心想你一个傻子,怎么能比状元郎强呢?傻子乐呵呵地说:“我儿子的爸爸是个傻子,可我的爸爸却是个聪明人啊!因为我的爸爸比状元郎的爸爸强,那你们说,我是不是比状元郎强啊!”
大家一听,嗬,你别说,真是很有道理啊!没想到,傻子又对他爹说:“爸爸,你呢?你也不如我啊!”大家觉得很奇怪,刚才还夸他爸爸呢,怎么又不如他呢?
傻子说:“你呢,生了个傻子儿子,我呢,可生了一个状元郎的儿子啊!我爹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们说说,我爹是不是也不如我呢?”
“哈哈,这个傻子真有意思!”陈宇华已经忘记了不愉快,她笑着说,“好像谁都不如他似的!”
陈文福看着女儿说:“是啊,傻子是有些自大,甚至有些阿q精神,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非常乐观的心态,一个谁也看不起的傻子,居然自己能够看到自己优越的地方,这就了不起。这个傻子,可不是傻子啊!”
接着,陈文福又说:“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在现实中,很多聪明人往往只会看到困难和挫折,却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前途,妄自菲薄,消沉绝望。这就叫‘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我看,他们就不如这个傻子!”陈宇华不断地点头。
看到女儿逐渐平静下来,陈文福切入了正题:“那你比这个傻子怎么样啊?你现在认识自己了么?是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啊?”这时,陈宇华才明白爸爸的真实意图,低下头不说话了。
陈文福及时抓住机会,继续说:“不错,以前你有很多好朋友,在同学中也是很有威望的,而现在同学都不了解你、不能接受你,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你还是以前的那个受人喜欢的小姑娘啊,性格开朗成绩好,爱好广泛……只要你的同学了解了你,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啊!我看,你得向那个傻子学习,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困难,既然必须去做,就要高高兴兴地去做啊!现在你就是需要这种精神。”
最后,陈文福让女儿再好好想想,并且相信她会恢复乐观的心态,一定会经受住考验,克服困难。结果,陈宇华慢慢变得乐观了,她主动和同学沟通,试着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
渐渐地,同学们开始主动地接近这个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的新同学,开始用普通话和她交流,不知不觉,她又拥有了好多新朋友。后来,她还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
教子点睛:
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幸福,乐观的孩子能够积极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并能积极应对人生的不幸。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让孩子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会比一般的孩子更健康。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