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死者与生者

死者与生者
【原文】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墨子·节用中》)
【大意】死者既葬,生者不要久久因丧而哀。
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人都难免一死。
对每一个生命来说,生是短暂的,死才是永恒的。
死者死了,活着的人该怎么办?
一种是更加健康、积极地生活,以绚烂多彩和丰富的人生来祭奠死者的亡灵。这样,死者的生命便在生者身上得到了延续,代代相承,所谓历史和民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祭奠死者,不仅是缅怀,而且是使生者更有生的勇气。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只会激起后面的战士更勇猛地冲上前去。所以说,死不仅是肉体的消亡,而且是为生者铺平前进的道路。
即使是非正常的死亡,如意外灾祸、自杀等,也能够带给生者以提醒和反思。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要防患和警惕的。
另一种是不管情不情愿,乐不乐意,整日为死者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人生道路便从此蒙上阴影,从此失去许多选择的自由。死者死了,生者也因此而进入半死不活的状态。
为失去亲人、朋友而悲痛,这是人之常情,但因此而成为对人的一种要求和规范,并由此而制定出一整套礼节和仪式,则是一种罪恶。
古时,最极端的就是王公贵族的葬礼,用活生生的生命去殉葬,这是为公开杀人找了一个最无耻的借口。
丈夫死了,要号召女人守寡,最好是跟着去死,这样就被称为烈女,树碑立传以留后世。杀人不用自己动手,其手段更为卑劣狡猾。
再次是久丧,国君或长辈死了,三年五载,大臣不理政务,农人不事农活,学子不读书修业,生命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死人夺去了一大部分。
儒家学说在中国盛行几千年,有利有弊,鼓吹礼教则为弊端之首。
墨子反儒,意在反这些戕害人性的僵死的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