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 第160章  全军进攻

消息传回朔风城,张墨大喜,重赏周大彪及有功将士,并特意嘉奖了工匠团队。
同时,他将崔乾佑押回朔风城,亲自劝降。
崔乾佑见西齐内斗不休,北疆势大,最终选择了归顺。张墨任命他为参军,以其对西齐的了解,参与后续谋划。
绥州陷落,对仍在死守夏州的赫连铁山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夏州彻底成为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军又将崔乾佑的劝降信射入城中,动摇其军心。
赫连铁山虽仍想死战,但部下将士已无战意。最终,其副将发动兵变,擒获赫连铁山,开城向铁横投降。
至此,西齐东部凉、夏、绥三州之地,全部落入北疆之手。第四州沙州地处偏远,闻讯后,其刺史也上表请降。
吞并西齐四州之地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一年的血战、博弈与技术突破,终于艰难达成。
北疆版图大幅扩张,实力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区和丰富的战马资源。
张墨下令,在新得四州设立河西都督府,以周大彪为都督,驻守凉州,负责消化新土,防御西齐残余势力。同时,开始逐步将主力撤回北疆本土。
西线战事尘埃落定。北疆成功吞并西齐凉、夏、绥、沙四州之地,设立河西都督府,由周大彪坐镇,负责稳守消化。
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北疆的版图、人口、资源,尤其是战略纵深和战马来源都得到了极大扩充,实力更上一层楼。
张墨并未在西线过多停留。南线的战报依旧如同雪片般飞来,虽然赵小七顽强防守顶住了朝廷大军的猛攻,但官州城已是伤痕累累,物资消耗巨大,将士疲惫不堪。
必须尽快回师,解决南线之患。
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后,张墨亲率十万得胜之师,浩浩荡荡,旌旗招展,踏上了东归之路。大军携大胜之威,士气高昂,行军速度极快。
消息很快传到了南线朝廷军主帅李国勇的耳中。
“什么?张墨回来了?还带了十几万大军?”李国勇正在中军大帐筹划下一次攻城,闻讯脸色骤变,手中的令箭差点掉落在地。
他深知自己麾下这十余万大军多是各地拼凑而来,战力参差不齐,能与赵小七打得有来有回已属不易,面对携大胜之威、装备精良的北疆主力,胜算渺茫。
“大帅,怎么办?是战是退?”副将焦急地问道。
李国勇脸色变幻不定。
战?恐怕凶多吉少。退?皇帝赵铎那边如何交代?
自己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寸功未立就灰溜溜退兵,依赵铎那暴戾性子,自己项上人头恐怕难保。
“传令下去,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多设拒马,采取守势。同时……八百里加急奏报陛下,请求增援,不,请求圣裁。”
李国勇最终选择了最保守但也最无奈的策略——原地固守,将皮球踢给远在圣京的赵铎。
他希望凭借兵力优势和多日修建的营垒,能抵挡住北军最初的锐气,或许能僵持到转机出现。
张墨大军并未直接返回云州,而是渡过混河后,径直南下,直扑朝廷军围攻已久的官州前线。
大军行动如风,斥候早已将朝廷军的布防情况探查得一清二楚。张墨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但要打的是朝廷军本身这座“坚垒”。
大军还没有赶到官州城前线,张墨的军令已经通过飞鸽传书送进了官州城。
“命你率官州守军所有能动弹的骑兵和精锐步卒,三日后子时,率军出城南门,突袭朝廷军东大营。不必死战,制造混乱,吸引其注意力即可。”
三日后,是夜,子时。
幽州城南门悄然打开,赵小七亲率养精蓄锐多日的守城精锐,如同暗夜中的利刃,猛地刺入朝廷军东大营。顿时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李国勇闻报,果然大惊,以为北军主力要从东面突破,急忙调集预备队赶往东面支援。
就在朝廷军注意力被东面吸引之时西侧夜空突然升起三支火箭。
“杀——!”铁横如同雷霆般爆发,两万铁骑如同决堤洪流,对着防守相对空虚的西侧营垒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冲锋。
朝廷军仓促组建的防线在北疆铁骑的狂暴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无数拒马被踏碎,壕沟被填平,营栅被推倒。
缺口被打开了。
“全军进攻。”张墨长剑所指,八万北军主力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向着溃乱的朝廷军西大营发起了总攻。
李国勇这才知中计,慌忙调兵试图堵住缺口,但为时已晚。兵败如山倒,一旦阵脚被破,再多的兵力也只会互相拥挤踩踏,成为待宰的羔羊。
北军步骑协同,攻势如潮。尤其是新装备的连射弩在野战中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密集的箭雨给混乱中的朝廷军造成了巨大杀伤。
李国勇见败局已定,在亲兵护卫下,丢弃帅旗仪仗,仓皇向南逃窜。主帅一跑,朝廷军更是彻底崩溃,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北军一路追杀数十里,斩获无数,缴获军械粮草堆积如山。朝廷大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伤亡逃散过半,余部溃不成军,逃回边境以南。
官州之围瞬间解除,城头守军和百姓看到北军王旗,欢声雷动,热泪盈眶。
击溃李国勇主力后,张墨并未停下脚步。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朝廷经此惨败,南部边境防御必然空虚,正是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
“赵小七,命你率本部兵马,并抽调五万精锐,为前军先锋,即刻南下。目标:收复涿州、易州,务必拿下。”
“铁横,命你率骑兵主力,扫荡边境残敌,掩护赵小七侧翼,并切断涿、易二州与朝廷后方的联系。”
北军挟大胜之威,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向南席卷。
涿州守军本就不多,听闻李国勇三十万大军惨败,早已胆寒,又见北军精锐兵临城下,稍作抵抗后,刺史便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