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情节梳理(下篇:。
·
芦雪广联诗(第五十回):大雪纷飞,众人在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气氛热烈。宝玉落第,被罚去栊翠庵向妙玉乞红梅。薛宝琴登场,才貌双全,深得贾母喜爱,但她的《怀古十绝句》却暗含谜语与不祥之兆。
·
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五十二回):宝玉舅父寿辰,贾母所赐雀金裘被烧洞,病中的晴雯强撑病l,连夜织补,耗尽心神,为日后被逐夭亡埋下重大伏笔。
第五十三回至第六十三回:末世光景,矛盾迭起
·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
祭祀盛典:详细描写贾府年节祭祀的隆重仪式与规矩,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集中展示。但黑山村庄头乌进孝送来的年租大幅减少,直言“年成实在不好”,贾珍父子抱怨不记,经济危机已无法掩盖。
·
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回:繁华背后的虚空
·
元宵夜宴:贾府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奢华夜宴,却已显冷清强欢之态。贾母“辨谎记”笑谈背后,是对才子佳人套路的解构,亦是对家族未来的无意识忧虑。
·
凤姐病倒,探春理家:凤姐因小产后失于调养,病情加重,不得不卸任。李纨、探春、宝钗临时组成“三驾马车”理事,标志着大观园“女儿国”管理时代的开始,也是贾府权力结构的一次微妙变动。
·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
改革尝试:探春展现其精明果敢的治才,蠲免重复开支,并借鉴赖大家花园的管理模式,在大观园推行“承包责任制”,以期节流开源。此举虽有小效,却难挽狂澜于既倒,反更显家族入不敷出的窘境。
·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
试玉风波:紫鹃为试宝玉真心,谎称黛玉将回苏州,致使宝玉急痛迷心,大病一场。此举彻底暴露了宝玉对黛玉的深度依恋与“木石前盟”的不可撼动,惊动全府。薛姨妈为此去看黛玉,说出“四角俱全”的姻缘玩笑话(“薛姨妈爱语慰痴颦”),却仅是空头安慰。
·
第五十八回至六十三回:大观园的裂隙与最后的欢乐
·
宫中老太妃薨逝:贾母、王夫人等需入朝随祭,家中管理进一步松懈,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
·
藕官烧纸、芳官洗头等事件:描绘了丫鬟、戏子们的情感世界与内部纠纷,展现了底层人物的生活与抗争。
·
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事件(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二回):一连串由小物件引发的连环风波,牵出许多人事纠葛和偷窃行为,暴露了贾府下人层的混乱与道德失序。平儿行权,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展现了其能力与善良。
·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众丫鬟凑钱为其夜宴祝寿,群芳齐聚,抽花签,行酒令,是无拘无束、最为狂欢的一次聚会。但花签内容(如麝月“开到荼蘼花事了”,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再次暗示了诸芳散尽的命运。妙玉送帖“槛外人”拜寿,显示其精神上与宝玉的微妙联结。
第六十四回至第七十回:风波骤起,群芳蒙尘
·
第六十四至六十九回:尤二姐、尤三姐悲剧
·
贾琏偷娶尤二姐:贾珍、贾蓉父子引诱贾琏于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安置于府外。尤三姐刚烈,痛斥珍琏兄弟,自择柳湘莲为夫,以鸳鸯剑定聘。
·
情耻归地府:柳湘莲疑尤三姐不贞,索剑退婚。尤三姐为证清白,引剑自刎,刚烈殉情。柳湘莲悔悟出家。此悲剧震撼人心。
·
凤姐计害尤二姐:凤姐发觉后,表面贤良,将尤二姐接入府中,背地却用尽毒计(挑唆张华告状、大闹宁国府、借秋桐之刀),一步步将柔弱的尤二姐逼至吞金自尽的绝路。此为凤姐恶行的集中爆发,也加速了她自身的毁灭。
·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
桃花社:黛玉偶兴重建诗社,改为“桃花社”,众人填柳絮词。黛玉《唐多令》悲戚,宝钗《临江仙》自信“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志向迥异。
·
放风筝:众人放风筝,黛玉的风筝最终断线飘走,宝玉的美人风筝断线追不去,皆是离散的鲜明象征。
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山雨欲来,颓势难挽
·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
贾母八旬大寿:排场虽大,却已捉襟见肘,矛盾丛生。邢夫人因“捆婆子”等事当众给凤姐难堪,婆媳矛盾公开化,显示家族内部离心离德。
·
第七十二至七十四回:财政危机与抄检大观园
·
财政枯竭:贾琏求鸳鸯偷当贾母金银器皿应急,宫中太监再次勒索,凤姐需当金项圈应付,夏太监索银,种种细节表明贾府经济已濒临崩溃。
·
绣春囊事件:傻大姐拾得绣春囊,成为导火索。邢夫人发难,王夫人震惊,在王善保家的(邢夫人陪房)挑唆下,决定抄检大观园(第七十四回)。
·
抄检风波:这是贾府自杀自灭、自毁长城的标志性事件。探春悲愤:“可知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并怒扇王善保家的耳光。晴雯激烈反抗,司棋私情败露(潘又安书信),惜春坚决逐入画。大观园的清净理想国彻底破碎。
·
第七十五至七十七回: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
中秋夜宴:贾母强颜欢笑,带领全家赏月,却倍感凄清。笛声悲怨,贾政说笑话暗含不祥,黛玉、湘云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出来止住,诗意凄绝,是全书氛围最萧瑟的一回。
·
晴雯之死(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下令驱逐“病西施”晴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晴雯带病被撵出,含冤而死。宝玉悲痛欲绝,作《芙蓉女儿诔》祭奠,言辞激烈,控诉迫害,是对“贞洁”污名化的强烈反抗,亦预祭黛玉。
·
芳官等出家:王夫人清洗宝玉身边人,逐走四儿,将芳官、藕官、蕊官等小戏子送入尼庵。
·
第七十八至八十回:最后的挽歌与彻底的堕落
·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贾政竟于家运衰败时令宝玉、贾兰、贾环作诗颂扬林四娘(姽婳将军),显得无比迂腐与不合时宜。
·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宝玉精心撰写《芙蓉女儿诔》,于月下芙蓉花前诵读,字字血泪。其中“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等句,竟成黛玉谶语。
·
迎春误嫁(第七十九、八十回):贾赦不顾贾政劝阻,将迎春许配给骄奢淫逸的孙绍祖。迎春婚后饱受虐待(“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回娘家哭诉,王夫人等亦无奈。薛蟠娶妻:薛蟠娶夏金桂,其“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过门后搅得薛家鸡犬不宁,香菱首当其冲,受尽折磨(“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
宝玉祷祝:宝玉到天齐庙烧香,祈求“姐妹们”安康,遇王道士胡诌“疗妒汤”,无奈与荒诞中,前八十回戛然而止。
---
(全篇梳理终)
总结: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如通一部宏伟交响乐,从神话序曲到繁华的快板,再到矛盾冲突加剧的行板,最终步入悲凉压抑的慢板与破碎的终曲。每一回都精心编织,伏脉千里,在细腻的日常生活描绘中,深刻揭示了封建贵族家庭无可挽回的衰败命运以及在此背景下众多美好生命被摧残、被毁灭的巨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