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我是知青 > 第10章 苦日子

入了冬,黄土坡上的风就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知青们天不亮就得爬起来,揣着两个冻硬的玉米面窝头往地里去——队里要赶在封冻前把冬灌的渠挖好,不然明年开春庄稼就没水浇。
林卫东拿着铁锹,一锹下去只能挖开一层薄土,冻土硬得跟石头一样。他咬着牙往下砸,震得虎口发麻,没一会儿,手套就被汗浸湿,风一吹,手套和手冻在了一起,扯的时侯能疼出眼泪。“歇会儿!”赵建国喊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个铁皮壶,拧开盖子递过来,“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水是早上在灶房烧的,现在只剩点余温,喝进肚子里,却能让冻得发僵的身子缓过来些。苏晓梅蹲在地上,揉着冻得通红的手,指关节肿得跟小萝卜似的。张红梅看见,从口袋里掏出个粗毛线织的手套,塞给她:“戴上,我娘给我织的,厚实。”
苏晓梅愣了愣,接过手套,套在手上,暖意在指尖散开。“谢谢你,红梅姐。”她抬头笑了笑,“你手不冷吗?”
“我皮糙,冻惯了。”张红梅摆摆手,又从怀里摸出块烤红薯,掰成两半,递过去一半,“早上在灶房烤的,还热乎,填填肚子。”
红薯的香甜味一下子飘了出来,苏晓梅咬了一口,软糯的红薯在嘴里化开,甜得她眼睛都眯了起来。“真甜!比上海的糖炒栗子还好吃。”她小口嚼着,又看向陈建国——他正缩着脖子,手里的窝头啃得没滋没味,脸上还沾着点玉米面。
苏晓梅把手里的红薯递过去一半:“建明,你也吃点,暖身子。”
陈建国接过,咬了一口,眼眶忽然有点热。刚来的时侯,他总嫌这里的饭难吃,嫌日子苦,可现在才发现,冻得发僵的时侯,一口热红薯,一双暖手套,就能让人心里甜得发慌。
到了晚上,知青点的窑洞更是冷得厉害,水缸里的水都结了冰。林卫东和赵建国会把白天烧过的煤渣攒起来,装在铁皮桶里当“暖炉”,放在炕边。几个人围着“暖炉”,就着咸菜喝玉米糊糊,聊着天。
“我跟你们说,”赵建国喝了口糊糊,抹了抹嘴,“去年冬天,我和卫东去山里砍柴,遇上大雪,俩人在山洞里待了半宿,靠烤土豆才没冻僵。”
“还有那回,”林卫东笑着补充,“你砍柴的时侯,斧头差点掉下山,还是我拉了你一把。”
苏晓梅听得入神,好奇地问:“山里有土豆吗?是不是跟咱们种的不一样?”
“哪能不一样,”张红梅笑着说,“就是野地里长的,小得很,烤着吃也香。等明年开春,咱们可以去山里挖野菜,还能找野蘑菇,炖着吃鲜得很。”
陈建国坐在一旁,手里把玩着口琴,忽然吹起了《歌唱祖国》。琴声在窑洞里回荡,大家都跟着哼了起来。苏晓梅看着眼前的人,看着跳动的“暖炉”火光,心里忽然觉得,这日子虽然苦,却也有不一样的甜——是冻得发僵时递来的热水,是饿肚子时分享的红薯,是寒夜里一起哼唱的歌。
月底的时侯,队里分了粮食,每个知青能领十斤玉米面,还有两斤白面。林卫东把白面揣在怀里,跑去找杏花:“杏花,给你送点白面,你娘身l不好,蒸点白面馒头给她补补。”
杏花接过白面,眼眶红红的:“林大哥,你们自已也不多,我不能要。”
“拿着吧,”林卫东笑着说,“我们知青凑凑,够吃。你娘要是病好了,还能给我们缝缝补补呢。”
杏花攥着布袋,小声说:“我明天给你们让白面馒头,让你们也尝尝。”
第二天一早,杏花果然提着一笼白面馒头来了。知青们围在一起,拿着热乎乎的馒头,咬一口,松软香甜,嘴里记是面香。陈建国吃着馒头,忽然说:“其实这儿也挺好的,有热馒头吃,有朋友一起,比在上海的时侯,还热闹些。”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窗外的风还在刮,可窑洞里却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