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秋没来由地看向江尘的房门——听说这江家二郎因为名声不好讨不到媳妇。
之前还要花五十两聘礼娶妻,结果也告吹了
要是这江家婶子想给她说媒,她该怎么拒绝?
其实她看来,江尘长得不差,又有打猎的本事。
还能说出秋夜临砚,研墨作诗,好像跟其他的村中百姓不同,就是名声太差了
胡乱想着,沈砚秋脑子里渐渐乱成了一锅浆糊。
这时,陈巧翠开口:“我家那孩子”
“江能文!”
陈巧翠喊了一声,正在门口玩雪的江能文立刻跑进来,吸了吸鼻涕:“咋了,娘!”
“就是他。他爹给取名叫江能文,盼着他以后能读书写字,可到现在还没读过书。”
“明年开春,我想把他送到沈先生那里读书。”
“啊?”沈砚秋一愣,原来是这事。
随即脸更红了——她刚刚在想些什么啊!
她和爹爹逃难到三山村后,爹爹确实会开私塾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可这两年年景不好,除了几家富户的孩子,实在没多少人来求学。
父女俩的日子也渐渐不好过起来。
“沈姑娘放心,等明年开春孩子去的时候,肯定还会交束那叫什么来着?”
“束脩。”沈砚秋低声说了一句。
“对对对,就是学费嘛,反正就是这码事,你看行不?”
沈砚秋点点头:“当然可以,这孩子也到了该读书写字的年纪了。”
江能文在旁边吸着鼻涕,半天才听明白。
随之大喊:“我不要读书!我不要读呜呜呜”
陈巧翠一把将江能文拽回来,死死捂住他的嘴。
“行,那这事就这么定了。”陈巧翠笑着拍板。
沈砚秋微微点头——虽然爹爹身体不大好。
但教几个孩子读书写字。
爹教不了,她也是能做到的。
“那就这样。”说完,陈巧翠朝江尘的房间喊:“二郎!这大雪天的,你把沈姑娘送回去!”
“啊?”
江尘时也才回忆起这沈砚秋和他爹沈朗的事。
她们父女应该是前年到三山村落户的。
沈朗好像曾经家中富贵,是学问人。
逃难才来的三山村,在村内开设私塾。
正想着,没想到突然听到嫂子的喊话。
拉开门一看,只见沈砚秋提着布包。有些慌乱地摆手:“不用,不用麻烦了。”
江尘看了看还飘着的雪花,主动开口:“没事,正好我也准备出门,顺路。”
“走吧。”
说话时,已经套上狗皮袄。
沈砚秋本想拒绝,可江尘提柴刀冲出来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见他已经准备好出门,不敢说一点拒绝的话,只得讷讷点头,默默跟上。
出了门,江尘开口:“我给你拎着吧。”
陈巧翠是真没客气——沈砚秋给了两斤粟米,她给的鱼头带鱼尾足有四斤多。
虽说鱼肉不值钱,鱼头和鱼尾更是廉价。
可这大雪天里,陈巧翠也算是少有的慷慨了。
沈砚秋想说不用,可见江尘的手已经伸了过来,只得将布袋递过去。
“你怕我?”江尘笑着问。
沈砚秋似是被说中了心事,连忙反驳:“没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