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逆转靖南 > 第9章 楚河汉界

武昌,楚王府。
雕梁画栋的王府深处,丝竹之声隐约可闻,却驱不散书房内凝重的气氛。楚王朱桢,年近四旬,面容儒雅,眼神却深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与审慎。他反复摩挲着手中那份来自北地的“靖难”檄文抄本,又瞥了一眼案几上另一份朝廷发来的、措辞严厉要求各地藩王明确表态、共击逆贼的诏书。
天下这盘棋,似乎突然逼他落子了。他本能地想继续观望,但李景隆秘密使者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他看似平静的心湖。
使者被秘密引入,风尘仆仆,神色恭敬中带着勋贵家将特有的倨傲。他呈上了李景隆的亲笔密信——信中痛陈皇帝“受奸佞蛊惑,倒行逆施,恐非仁君之象”,又极力渲染燕王“势大难制,乃天命所归”,最后隐晦提及“天下有德者居之”,暗示楚王若能审时度势,他日必有厚报。
朱桢不动声色地看完,心中冷笑。李景隆这墙头草,怕是早已暗中投靠了老四,如今想来拉他下水。但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吩咐使者下去休息,容他思量。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各种来源迥异、内容却微妙呼应的信息,开始不断涌入楚王府。
先是市井间突然流传起关于燕王与蒙古部落、倭寇往来密切的骇人传闻,细节详尽,甚至提到了某些部落首领的名字和交易的物品数量,听起来不像空穴来风。紧接着,几位素有声望、与楚王府有旧的地方名士,先后“偶然”来访,言语间无不透露出对朝廷平定叛乱的信心,以及对燕王“勾结外虏”行为的极度不齿。
甚至他安插在南京的眼线也传回消息,称皇帝近日接连召见几位宗室老亲王,态度恳切,并私下承诺战后必将优抚藩王,恢复祖制,与削藩之初的急迫截然不通。眼线还提到,皇帝似乎对李景隆已生疑心,正在暗中调查。
这些信息碎片,彼此矛盾,却又奇异地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图景:燕王朱棣势头虽猛,却手段狠辣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引狼入室;而年轻皇帝虽经验不足,却在快速成长,手段渐趋老辣,且似乎有意缓和与藩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李景隆此人,极不可靠。
就在朱桢心绪不宁、难以决断之时,那位李景隆的使者,在一次“意外”的酒后失言中,向伺侯他的楚王府侍女吹嘘,提及曹国公与燕王殿下如何“惺惺相惜”,甚至提到燕王承诺,事成之后,江南膏腴之地,可由“功臣”共分之——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识时务”的楚王。
这番话,很快“恰到好处”地传到了朱桢耳中。
共分江南?朱桢心中的警铃大作!老四这是什么意思?划江而治?那他朱桢成了什么?替别人看家护院的打手?而且与李景隆这等货色并列?一种被轻视、甚至被利用的屈辱感油然而生。
恰在此时,第三份关键“情报”以最戏剧化的方式送达——一名浑身是血、显然是历经惨烈厮杀的锦衣卫缇骑,在武昌城外被楚王巡哨队“救起”,他拼死护送的,正是一封被血染红大半的、发自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袁彬的密信残件!
信是写给派往北方的一名高级密探的,内容残缺不全,但关键句子依稀可辨:“……陛下已悉李景隆逆谋……然暂无实证……楚王处乃关键……若楚王忠贞不贰,则大局可定……若……则需早让……铲除……”
这封“意外”获得的残信,像最后一块拼图,彻底击垮了朱桢的犹豫。皇帝不仅知道了李景隆的阴谋,甚至已经将他楚王的态度视为大局关键!一边是燕王画下的、充记不确定性且带有羞辱意味的大饼,以及一个猪队友李景隆;另一边是年轻皇帝隐晦的安抚、大义的名分、以及……锦衣卫冰冷的“铲除”二字。
如何选择,似乎已经不言而喻。
朱桢立刻下令,以“形迹可疑”为由,秘密扣押了李景隆的使者。然后,他亲自修书两封。
一封发往南京,奏报“捕获北平细作一名,缴获逆信若干”,信中极力表达对朝廷的忠忱,并恳请陛下指示如何处置。另一封,则发往北地耿炳文军中,表示楚地已严加戒备,绝不容逆匪流窜,愿为朝廷大军提供粮草便利。
他巧妙地把自已放在了“忠臣捕获细作”的位置上,既表了忠心,又避免了直接与燕王开战的风险,静观其变。
消息传回南京,朱允炆看着楚王的奏报,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冰冷的笑意。袁彬站在下方,深知那场“意外救起缇骑”、“血染密信”的戏码,耗费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陛下,楚王已入彀中。”袁彬低声道。
“还不够。”朱允炆摇摇头,“要让他彻底没有退路。将楚王忠心可嘉、捕获北平细作的消息,通过天机阁,尽快‘泄露’给北平那边。朕很想看看,朕的四叔得知他寄予厚望的楚王兄突然倒戈,会是什么表情。”
“是!”袁彬心领神会,这是要彻底离间燕王和楚王。
处理完楚王之事,朱允炆立刻追问:“汪直那边,进展如何?”
袁彬精神一振:“禀陛下,天机阁不负所托,已查明汪直老巢确在舟山群岛中的一处隐秘海湾,其庞大船队时常在此集结休整。并且,我们买通了一个曾为汪直造船的工匠,得知其麾下最大、最坚固的旗舰‘海阎王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其船底龙骨在一次撞击后曾有暗伤,修复并非完美,若在特定位置遭受猛烈撞击或爆炸,极可能导致龙骨断裂,整船解l!”
朱允炆眼中精光大盛!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好!太好了!”他猛地一拍案几,“能否利用这个弱点?”
“正在策划。但‘海阎王号’守卫极其森严,且常年停泊在舰队核心位置,难以接近。需要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并需要……一批真正不怕死的死士,和执行特殊任务的小船及火器。”袁彬禀报道。
“时机可以等,人可以选,火器……”朱允炆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让工部匠作处,集中所有力量,按照朕之前给的图样,全力赶制那种‘水底龙王炮’和‘突火船’!不惜一切代价!”
“是!”
长江的迷雾似乎被拨开了一角,露出了隐藏在波涛下的毒蛇七寸。朱允炆感到一种久违的亢奋,那是猎手终于锁定猎物要害时的紧张与期待。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当他全力谋划着如何斩断朱棣这条海上臂膀时,另一场更加隐秘、针对他个人的风暴,正借着长江的水汽,悄然向他逼近。
来自天机阁的另一条不起眼的信息,混杂在无数情报中,送至袁彬案头——“近日有疑似倭国忍者装扮之高手,零星渗透入境,动向不明,目的未知,疑与汪直有关。”
袁彬浏览时,因注意力全在汪直巢穴和楚王之事上,只是惯例提高了警惕,并未立刻将其与最深层的威胁联系起来。
致命的刀,往往出自最意想不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