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开口,林昭便念出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殿内沉寂良久。
直到齐学士满眼激动地连声道好,殿内才后知后觉地发出如潮水般的赞叹。
众人看向林昭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们才意识到林昭出口成诗竟不是戏言,且随口作的诗都能力压大周才子,甚至文官大儒。
“妙!妙啊!”
“《水调歌头》情韵兼胜,畦径独辟,可比肩林侧妃先前所作的《将进酒》,必能流传千古!”
“林侧妃如此大才,若为男儿身,还有我等什么事?”
大臣们都对林昭赞不绝口,闺阁女子们看向她的眼神或有嫉妒不忿,或有欣赏钦佩。
萧临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他喜欢的便是林昭闪闪发光,自信孤傲的样子,而她的才华也配得起这份孤傲。
看到对面晋王蓦然沉下的脸色,他笑容更深。
这回不止是齐学士,恐怕有不少文官都要入他阵营了。
林昭面对众人的称赞,依旧脸色平静:“不过随手拙作罢了,若能博母后一笑,便是此诗莫大的福分了。”
皇后本因方才她与郑含玉的话很是膈应,可听完这首林昭送她的诗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取悦到了。
“你这孩子。”她笑容满面,“能得你赠送千古佳句,该是本宫向你道谢才是。”
林昭屈膝一礼,不卑不亢。
再抬头时,她眼神随意扫过娴贵妃,果然看到后者强颜欢笑的模样。
她唇边溢起讽意。
娴贵妃以为猝不及防提起作诗便能为难住她,继而叫萧临丢人。
但她大抵没想到,半月前那首诗并非她的极限,她还准备了另一首名篇诗句贺寿即便没有准备,她也不惧被当众刁难!
也不知这群盼着她丢脸的人,心中该有多失望嫉妒。
林昭意味不明地看了眼崔锦。
崔锦温柔回视。
林昭一愣,继而心中嗤笑。
装什么装,面上强颜欢笑,心里只怕嫉妒得恨不得将这首诗抢过去了吧。
她还不知这种女人有多狭隘善妒?
此时,淑妃难得看顺眼了林昭一回,笑对永隆帝道:“如此可传千古的佳句,可见这孩子诚意十足,皇上您觉得如何?”
只要永隆帝当众夸赞,林昭的地位瞬间便会水涨船高,连带着萧临都会好处不断。
淑妃也没想过永隆帝会拒绝——只要他耳朵不聋,说不得还会重赏林昭。
林昭也是这么想的,背脊挺直地道:“妾身自有风骨,不图赏赐,今日只为贺寿,能得母后一笑,便已是对妾身最大的肯定了。”
皇后笑容熨帖。
还不等众人称赞林昭不慕名利的风骨气节,永隆帝便问了一句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确堪称千古佳句,这当真是你方才随口之作,此前从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