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测雨器’。”白芷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按凌博士所绘图样,依《数书九章》所载‘量雨’古法改良而成。置于院中开阔处,承接雨水,一日一测,刻痕为记。”她示意医徒将测雨器放在一处平坦的石台上,雨水正落入上方的漏斗中。
她走到石台旁,从怀中取出一本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册子,翻开。册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和数字。
“自庆历元年冬至今,绥德城每场雨雪,皆录于此。”白芷的声音在雨声中格外清晰,“去岁七月暴雨,三日降雨量达一百八十毫(毫米)!为近十年之最!而据州府旧档所载,天圣五年夏,绥德曾有三日降雨二百二十毫之记录!此库房建于天圣八年,选址低洼,当时便有水患之忧!州府工曹案卷中,明确记载‘基址卑湿,夏秋多潦,需常疏浚’!此非天罚,实乃人祸!是选址失察,疏于维护之过!”
她抬起眼,目光清冷如冰,直视王黼:“监军使大人若不信,可调阅州府工曹旧档,一查便知!”
王黼的脸色由青转白,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白芷手中的记录册和那台正在承接雨水的测雨器,如同两记无声的重锤,狠狠砸碎了他“天罚”的谎言!周围的士卒和库管看向王黼的眼神,已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
雨势渐歇。乌云裂开一道缝隙,惨淡的天光艰难地透下,照亮了那条依旧哗哗流淌的引水通道,也照亮了测雨器玻璃量杯中不断上升的水位线。
狄青不知何时已站在人群后方,玄甲上挂满水珠。他沉默地看着那条简陋却救命的引水龙,又看了看石台上那台沉默记录着天象的测雨器,最后目光落在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却眼神灼亮的凌泉身上。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李统领,”狄青的声音低沉而威严,“调一队工兵,加固库房地基,疏通所有泄洪暗渠!再遇大雨,若库房再有闪失…”他目光如刀,扫过王黼,“唯你是问!”
“末将领命!”亲兵统领肃然抱拳。
王黼拂尘一甩,冷哼一声,带着随从,灰溜溜地消失在雨幕中。
人群渐渐散去。凌泉疲惫地靠在冰冷的青铜钟架上,雨水顺着发梢滴落。他看着那条将祸水引走的“怪蛇”,又看向石台上那台在微光下静静工作的测雨器。玻璃量杯中的水位,正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这场差点引发灾难的雨量。
白芷走到他身边,递过一块干燥的布巾:“擦擦。”
凌泉接过布巾,胡乱擦了把脸。他抬头望向天空,乌云缝隙中透出的微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
“百年雨量…”他低声喃喃,指尖无意识地拂过青铜钟架上那粗糙的引水凹槽,“天象不责勤勉者…责的,是愚昧,是懈怠…”
他走到测雨器旁,伸出手指,轻轻触碰那冰冷的玻璃量杯。杯壁上的水痕,清晰,冰冷,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