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座灰色的大楼。
楼内,一间挂着“政策研究室”牌子的办公室,布置得典雅而肃静。
黄花梨木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几件看不出年份的瓷器。空气里,有淡淡的墨香。
一位戴着无框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审阅一份关于“新基建”领域投资风险的报告。
他叫魏宏博,对外是某部委的副部长,一个标准的学者型官员。
桌上一部黑色的,没有任何标识的手机,突兀地振动起来。
屏幕上没有显示任何号码,只有一片漆黑。
魏宏博的眼神没有丝毫变化,他拿起报告,挡住自己的脸,按下了接听键,将手机贴在耳边。
没有问候,也没有开场白。
一个经过电子处理,分不清男女,听不出情绪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冰冷得如同机器。
“鲁东的火,烧得太快了。”
魏宏博的眉梢,微不可见地动了一下。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周启明手里的那把刀,是京城给的。我们暂时碰不了刀,就先碰一碰他握刀的手。”
“马振华倒了,金融这条线断了。但周启明掀桌子的前提,是‘程序正义’。”
“那就用他的‘正义’,来困住他。”
魏宏博翻过一页报告,发出轻微的纸张摩擦声。
“我需要一份报告,关于鲁东近期反腐行动,对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外商投资的担忧。”
“我还需要一次合规性审查,针对鲁东省所有涉及外资的重大项目。”
“找一个最扎眼的,做试点。”
电话那头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给他思考的时间。
“云州的古城改造项目,韩萧。这个人,是周启明的软肋,也是他最锋利的矛头。”
“敲打他,就是敲打周启明。”
“让他陷入程序的泥潭,让周启明分心,让他们内部产生裂痕。”
“明白了吗?”
“明白。”魏宏博终于开口,声音平静,仿佛在讨论今天的天气。
电话被干脆地挂断。
魏宏博将手机放回抽屉,锁好。
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小刘,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片刻后,一个精干的秘书推门而入。
“部长。”
“这份关于鲁东营商环境的舆情报告,”魏宏博从一堆文件中,准确地抽出一份递过去,“让办公厅转发给中办,同时抄送一份给鲁东省委的周启明同志。”
他扶了扶眼镜,语气温和地补充了一句。
“提醒他,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办案的同时,也要注意国际影响,保护外商的投资热情。”
“好的,部长。”秘书接过文件,没有多问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