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顺妃与王淑妃一同搬进了修葺一新的延禧宫,后宫因这两位新人的加入愈发热闹起来。赵贵妃依旧陪皇帝在御花园赏花、晚间侍寝,用成熟风韵安抚皇帝的心;顾顺妃则常在书房为皇帝弹琴助兴,一曲《平沙落雁》弹得行云流水,偶尔还与皇帝唱和诗词,平添几分雅致;王淑妃最是好动,每日清晨便拉着朱高炽去西苑打马球,她骑在马上身姿矫健,笑声清脆,让皇帝仿佛也年轻了几岁。三人各有分工,将朱高炽的日常安排得满满当当,哄得他眉开眼笑,常对近侍感叹:“如今才知天伦之乐,往日真是白活了。”
新妃争宠的势头初显,赵贵妃的宫人们却悄悄慌了神。她们看着顾顺妃凭才情得宠,王淑妃靠活泼讨喜,再看看自家主子已过而立之年,难免担心:“贵妃娘娘,这两个小姑娘年轻貌美,万一皇上移情别恋,咱们可怎么办?”有人甚至提议暗中使些手段,给新妃的宫人设绊子。
赵贵妃却异常冷静,她坐在梳妆台前,由宫女为她梳理长发,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你们都慌什么?”她转头看向心腹宫女,语气笃定,“皇上年近六旬,早已没了生育之力,这后宫之中,唯有我儿瞻崅是他最小的皇子,将来总要封王开府。有这层根基在,谁也动摇不了我的位置。”她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这便是最大的本钱,比年轻貌美管用得多。”
随后,她再三叮嘱宫人道:“往后都给我安分些,千万不要挖空心思与顺妃、淑妃的宫人较量。她们送点心,咱们就回赠布料;她们邀宠,咱们就做好本分。谁要是敢私下惹事,休怪我不客气。”宫人们虽仍有顾虑,却也知道贵妃心思缜密,只得乖乖应下。
日常相处中,赵贵妃对顾、王二人态度亲和得不像话。顾顺妃献上新谱的曲子,她会笑着夸赞“妹妹好才情”;王淑妃打马球赢了皇帝,她会亲自递上茶水,打趣“妹妹身手真好”。更难得的是,她竟主动将皇帝“让”给两位新妃侍寝,有时朱高炽晚间犹豫不定,她还会笑着推他一把:“皇上快去看看顺妃吧,她新学了支舞曲呢。”或是“淑妃今日炖了燕窝,皇上该去尝尝鲜”。
这般毫无妒意的姿态,反而让朱高炽觉得她“贤良大度”。他本就担心后宫争风吃醋惹出是非,见赵贵妃如此懂事,对她愈发信任,常对人说:“贵妃识大体,是朕的贤内助。”
可新鲜感终究短暂。朱高炽与顾顺妃共度春宵,虽能赏诗听曲,却觉得她过于羞涩拘谨,少了几分情趣;与王淑妃相处,虽能感受活泼朝气,却发现小姑娘阅历太浅,难以说上贴心话。几番比较下来,他反而愈发觉得赵贵妃的好——她的成熟风韵是岁月沉淀的温柔,她的身姿婀娜藏着恰到好处的风情,尤其是床笫间的承欢尽兴,更是两位新妃难以比拟的周到。
没过多久,朱高炽便又重新依赖上赵贵妃,多数夜晚仍宿在她的寝宫。有时顾、王二人前来请安,他还会拉着赵贵妃的手笑道:“还是贵妃最懂朕的心思。”赵贵妃则顺势依偎在他身边,笑得温婉得体,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这场没有硝烟的后宫之争,她早已稳操胜券。延禧宫的热闹依旧,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后宫的重心,终究还在这位看似不争不抢的贵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