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的动作比预想中还要快。
合同签下的第三天,一辆解放牌卡车就轰隆隆地开进了巷子口。
车斗上,用厚实的油布盖着一个个鼓囊囊的麻袋。
陆泽远不知从哪儿得了消息,比沈知意还先到场,嘴里叼着根草,叉着腰指挥工人卸货。
不认识的看那架势,还以为他是这批货的主人。
“哎,轻点儿!这可是港城来的金贵料子,磕了碰了,卖了你都赔不起!”
麻袋被一个个搬进小院,解开袋口,各色布料的光彩,都是市面上从没见过的洋气花样。
饶是见过世面的陆泽远,也不得不说一句好看。
这要是他跟沈知意讨上几件带回京北,那些个婶婶姐姐,不知道能有多开心。
院子里做活的妇人们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围了上来。
“乖乖,这得是多少布啊?”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些好料子!”
沈知意站在那堆布料前,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料子一进来,一楼的铺面,连带后院的空屋,全被塞得满满当当。
人走路都得侧着身子,别说再摆几台缝纫机开工了。
而且这些布料还只是第一批。
往后若真在百货公司站稳了脚跟,货只会越来越多。
裁好的半成品,做好的成衣,都需要地方存放。
地方,还是太小了,她需要一个更大的地方。
最好是一个仓库,能容纳十几台缝纫机,以及妥善存放成衣的地方。
与小楼这边的热火朝天不同,筒子楼里,却飘着另一股味道。
乔姑提着个装着两根油条的网兜,没去沈家新院,而是熟门熟路地拐进了筒子楼。
她心里清楚得很,新院里那帮人,都是跟着沈知意吃过肉的,心早就捂热了,是块铁板。
要钻空子,还得从筒子楼这头下手。
住在楼里的妇人,有当初嫌活累没跟着干的,也有手脚慢,做了几件就打了退堂鼓的。
乔姑专挑人多的时候,在水池子边,或者在楼道口,跟人“偶遇”。
“张姐,洗菜呢?瞧你这手,成天泡在冷水里,都糙了。要我说啊,女人还是得对自己好点。”
“刘嫂,你家那口子这个月又没涨工钱吧?哎,这日子,光靠男人那点死工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她嘴甜,会看人下菜碟,几句话就能说到人心坎里去。
等混得脸熟了,她才状似不经意地,把真正的“料”抖了出来。
“你们是不知道,沈老板现在可发达了!”她压低了声音,那神情,既羡慕又带着点不平,“百货公司的大主任,亲自上门请她!那港城来的料子,一车一车地往她家院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