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冻冰箱里,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就行了。”
陈老太想起来家里有冰箱,没再说话。
买完水饺和豆腐,陈阿妹又去买了几条红花鱼。
不远处有一家卖各种籺的小摊。
她又去买了几个三角籺,几块马拉糕。
将一块马拉糕掰成两块,分别塞进两个小胖墩的手里。
两个小胖墩的嘴立马被甜甜的马拉糕堵住,不再咿咿呀呀。
从市场离开后,陈阿妹就带着陈老太去了农技站。
买完化肥回家的路上,刚好经过镇上打米店。
远远就能听到打米店的机器轰隆隆响着,但店里看起来没几个人。
回到家,加工坊门前已经靠墙放了几堆用蛇皮袋装着的稻谷。
这是来打米的村民和陈阿妹形成的共识。
不管陈阿妹在不在家,把要加工的粮食留下,等陈阿妹回来了,自然会把粮食加工好。
如果在蛇皮袋上写了名字和地址,陈阿妹还会直接将打好的米面送到家里去。
陈阿妹归置好买来的东西后,就换上平常干活时穿的衣服,再用一件衬衫外套包裹住头和脸,打开机器开始加工粮食。
还没加工完门口堆放的粮食,就有村民来认领打好的米。
打好的米面被陆续领走。
有的人用米糠来抵加工费,有的挂账,有的则是爽快地给加工费。
一不留神,就忙活到了上午十一点多。
陈阿妹解下蒙上头上防尘的衬衫,掸了掸身上的灰,就系上围裙,进厨房开始煮饺子。
她没煮过水饺,但在买饺子的时候,留神看了一眼老板娘煮饺子的操作。
按照老板娘做的那般,先把水烧开,再下饺子。
趁着饺子没煮好,再用猪油、葱花、盐和味精调水饺的汤底。
等水饺下好,将水饺和原汤都舀进放有猪油葱花调味料的碗里。
猪油和葱花的香味立马被激发。
陈老太没忍住到厨房门口看了一眼。
陈阿妹注意到她,道:“妈,你先吃吧。太烫了,一帆一鸣等晾凉了再吃。”
陈老太习惯性想拒绝。
香味钻进鼻子里。
她咽了咽口水,最终同意道:“好,我先吃,等凉了再喂一帆他们。”
“不用喂,等凉了,让他们自己拿着吃。”
陈阿妹将用不锈钢碗盛着的水饺端到餐桌上,还给陈老太拿了一双筷子。
陈老太察觉出不对,疑惑问她:“你不吃?”
“吃啊,我先看着一帆一鸣,你安心慢慢吃。”
听到这话,陈老太终于反应过来这顿水饺是陈阿妹特地为她煮的。
她从来没说过自己喜欢吃水饺。
可女儿特地为她煮了一顿水饺。
水饺的热气蒸腾到陈老太脸上。
陈老太鼻子有些发酸,眼眶也湿润了。
她用筷子夹起一个胖嘟嘟的饺子,呼呼吹凉。
咬下一口,立马对陈阿妹点头,称赞道:“嗯!好吃!真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水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