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前,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去了一趟太医院。
我并未将恩师的绝学私藏,而是当众宣布,将牵机剥茧术的完整心法和九转玄针的锻造图谱,无偿献给太医院。
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为院中资深的御医们详尽解说其中精要,确保这门技艺能够真正地传承下去,以慰恩师在天之灵,也为天下苍生留下一份希望。
随后,我来到恩师的墓前,将那份安远侯府的判决文书,在墓碑前焚烧。
青烟袅袅,我仿佛又看到了恩师温和的笑脸。
“恩师,您的清白,弟子为您讨回来了。您的医术,我也让它留在了最该在的地方。”
我跪在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泪水终于无声滑落。
辞别了再三挽留的皇后娘娘,我带着她私下赠予的一些金银,雇了一辆马车,回到了我自幼长大的江南小镇。
这里没有京城的繁华倾轧,只有我最熟悉的温润空气和吴侬软语。
我用那些金银在镇上最热闹的街口盘下了一座三进的院子,挂上了牌匾——怀安堂。
以我恩师之名,行我此生之愿。
起初,镇上的人对我这个年轻的女大夫还抱有疑虑。
我并不急躁,只是每日坐诊。
一日,镇西张屠户的妻子难产,血流不止,几个接生婆都束手无策,只说让准备后事。
我闻讯赶去,屏退众人,以一套金针稳住其心脉,再以推拿之术助其顺产,母子平安。
此事过后,再无人质疑我的医术,怀安堂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我不仅行医,更效仿恩师在医堂后院开设学堂,不问出身,不分男女,只要心诚向医者,皆可入学。
我收了十几个聪慧好学的孩子,从辨识草药、炮制药材开始,手把手地教。
“记住,针是死的,但用针的人必须有心。”
我将一根银针递给最小的弟子,握着她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针下去,都要想着你是在赶走病痛,是在给人希望。永远不要让你们的手,变得比针还冷。”
午后,暖阳透过庭院里的枇杷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我看着廊下学生们认真研读医书的身影,听着前堂传来病人被治愈后感激的话语,心中一片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富足。
夏含蕊、萧珩、那个我曾拼命想融入的家,都随着京城的风尘,被我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他们的人生,归于灰暗。
而我的人生,在经历了最彻底的毁灭之后,于这江南水乡,迎来了真正的新生。
从此,这世上再无夏家千金夏诗予,也再无背负盛名的圣手。
只有一个医者,一个师者,在这间小小的怀安堂里,带着恩师的期盼,守护着一方安康。
我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的价值。
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执针。